“今年中央1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出要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土地加快流轉,是目前中國發展家庭農場最基本的一件事情。”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陳章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陳章良介紹,廣西土地流轉面積達480多萬畝,涉及農戶165萬戶,約占全區農戶總數的15.2%,有效提高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增加了農民收入。
事實上,就全國范圍來看,土地流轉推進的過程還是充滿艱辛。調查顯示,一些農民由于傳統的種植習慣、土地流轉價格、流轉后的權益保護等問題不愿意流轉土地。對此,陳章良表示,他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土地流轉主要存在四大瓶頸有待突破。
一是管理滯后,留下隱患。一些地方的經營主體長時間、大面積向農民租賃承包地后,未征得原承包農戶同意又再次轉手對外租賃經營,留下了不少隱患。二是體系不全,服務欠佳。目前,土地流轉信息市場體系尚未建立、完善起來,供需雙方信息有效對接機制缺失。土地流轉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流出方往往是分散的農戶,在定價上處于不利地位。三是手續不全,引發糾紛。當前,農戶間土地流轉以及短期流轉很多沒有簽訂合同,留下了糾紛隱患。有統計資料表明,各級農經部門受理的土地流轉糾紛,60%以上是因合同簽訂問題引起的。四是市場變化,影響流轉。農產品價格波動與土地流轉有“兩難問題”:農產品價格上漲,轉出土地的農民土地流轉收益不變,造成農民種地愿望增強,流轉積極性下降;農產品價格下降,承包方利潤下降,影響土地流轉的市場需求。
談及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推動土地流轉,以期既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又保證農民的根本利益,陳章良表示:一要制定科學的土地流轉規劃;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服務體系,確保土地流轉規范有序;三要加大政策扶持,為土地流轉提供資金保障;四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消除農民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