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是全國小麥條銹病“策源地”和重要的菌源區,如何從源頭進行治理,對保障全國小麥生產安全具有重大而又深遠的戰略意義。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只有全面徹底實施退麥改種這項措施,才能從根本上治理小麥條銹病菌源區,達到持久控制小麥條銹病流行的目的。為此,根據甘肅省農牧廳的安排,4月22-23日,甘肅省植保植檢站在蘭州組織召開了“甘肅省退麥改種從根本上治理小麥條銹病研討會”,對退麥改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研究和論證。條銹病主要菌源區的隴南、天水、定西、臨夏四市(州)和文縣、武都、禮縣、麥積、秦州、甘谷、臨洮、康樂等八個重點縣(區)植保(農技)站長(中心主任)參加了研討。
參加研討會的代表一致認為,退麥改種是從根本上治理小麥條銹病的有效措施,十分必要,也是可行的。利用3-5年時間,將甘肅冬麥區及中部冬春麥混種區海拔1500米以上范圍內400萬畝小麥全部退出種植,改種蔬菜、中藥材、馬鈴薯、地膜玉米、蘋果、經濟林等高產高效作物,既可以推進本地特色農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又能有效降低小麥條銹病越夏和向外傳播的菌源量,將小麥條銹病持久控制在較低水平,為全國糧食生產安全做出積極貢獻。
對實施退麥改種這項措施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代表們進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一是補助資金問題。經初步概算,退出400萬畝小麥改種其它作物,每畝最低需要向農戶補助資金160元,連續補助三年,共需補助約20億元。由于資金量大,甘肅財政困難,建議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如何落實補助資金,涉及千家萬戶,管理和操作難度較大,建議按照農戶退麥改種的實際面積,經驗收后直接補助到農戶手中;二是種植觀念的改變。部分地方特別是邊遠山區,以小麥為主要口糧,由于經濟困難、勞力不足、交通不便、產品銷售途徑不暢等問題而不愿種植其他作物,建議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在有條件的地方進行整體推進,條件不成熟的地方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進退麥改種工作的全面落實;三是組織和運行。退麥改種涉及面廣,任務艱巨,單靠農業技術部門無法實施,必須要有行政保障,建議政府部門成立領導小組,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全面領導和協調退麥改種工作的落實,在技術上成立專家技術小組,實行首席專家負責,指導退麥改種各項工作科學有序開展。
編輯:魏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