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甘肅經濟日報|添加時間:2011年01月14日
近年來,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臨潭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農業穩縣”戰略,按照“壓糧擴經、壓劣擴優、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思路,用市場經濟的思維謀劃農業工作,用工業化的思維謀劃農民增收,依照抓重點,強基礎,促發展的總體思路,把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攻方向,千方百計促進農業增效,增加農民收入。
2010年年初為保障春耕物資有序供給,縣農業部門加大物資調運力度,全年共調運各類化肥2750噸,其中二銨2000噸、尿素750噸。調運地膜20噸、農藥5噸。調運農作物良種18.15萬公斤,其中青稞8萬公斤、小麥6萬公斤、油菜2.35萬公斤。5月份,新城、店子、王旗三鄉鎮遭受特大雹災后,為減少因災損失,及時調運救災油菜良種0.5萬公斤、馬鈴薯1.8萬公斤。
隨著“農牧互補”戰略的深入實施和“一特四化”工作的全面推進,優質牧草產業呈逐年上升趨勢,種植業結構由單純的一元結構(糧食作物)逐漸發展成二元結構(糧經作物),以至發展到現在的三元結構(糧經飼)。2010年,全縣共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26.52萬畝,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23萬畝,完成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4.76萬畝,完成以青飼料為主的其它作物3.53萬畝。糧經飼三元結構比達32∶55∶13。為深入實施“農牧互補”戰略,積極引進推廣青飼料玉米種植,縣農業部門籌措資金購買地膜、玉米種子,并與鄉鎮、收購企業、種植農戶簽訂了購銷合同,形成了“農戶+基地+公司”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2010年,在流順、新城兩個鄉(鎮)示范種植青飼料玉米1000畝,縣金洮養殖公司收購青飼料玉米168萬多公斤。
為加快新品種篩選進程及對已成熟的新技術積極引進推廣,今年,在長川鄉敏家咀村實施了州列青稞聯合品比區域和州列油菜品比區域試驗田項目,同時實施了甘南藏區新品種甘青4號、5號示范項目,播種青稞96405畝。通過良種調供、兌換、配套精選、包衣等措施,種子的統供率、精選率、包衣率分別達55%、55%和45%,推廣小麥、青稞等作物包衣種植面積3.5萬畝。
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新材料,加強科技示范區建設。在建立高產高效示范點方面:在城關、古戰、術布、長川、流順、新城(扁都)、店子、洮濱、三岔、石門等10個鄉鎮建立油菜示范點1個,每點集中連片實施100畝;在冶力關、八角、王旗三鄉鎮建立馬鈴薯基地300畝。在建立千戶示范區方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全縣建立測土施肥示范區5個1000戶。
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引導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今年,在卓洛鄉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試點工作,通過廣泛宣傳發動群眾,簽訂流轉合同152戶。截至目前,全縣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6個,各項規章制度和合作社章程得到進一步完善。
為確保農民持續增產增收,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應用新技術的能力,該縣把科技培訓工程納入農技工作的主要議事日程,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理論輔導與現場指導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多層次、多渠道對農民群眾進行沼氣生產、日光溫室建設、農機駕駛與維修、新品種引進種植、中藥材栽培等實用技術方面的技能培訓。
以項目為載體,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在日光溫室建設項目中,計劃新建日光溫室284座,目前,墻體建設全部完成,現已進入搭棚階段。在中藥材產業生產環節扶持項目中,在店子鄉戚旗村、洮濱鄉新堡村、秦關村、王旗鄉大溝門村、三岔鄉高樓子村、岳家河村等6個村共建設標準化生產示范點6個,面積達600畝,以推廣種植岷歸1號品種為主。在青稞基地建設項目中,完成青稞基地建設面積23000畝,超。在油菜基地建設項目中,完成油菜基地建設15000畝。在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上,全縣累計完成中央補貼資金40萬元,省補貼資金10萬元,州級財政補貼資金5萬元,發放農機具370臺(套),使240多戶農民受益。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