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甘肅日報 |添加時間:2011年01月12日
近年來,涼州區委、區政府從全區廣大農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大力引進農業項目,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生活水平,正在描繪一幅新農村建設的美麗畫卷。
推進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是根本。近年來,涼州區從農民根本利益出發,多方面出臺措施,在大力引導農民創業的同時,引進科技含量高的農業項目,保證了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結合《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制定了《涼州區“一村一品”產業發展規劃》,逐步確定了主導特色產業區域化布局,發展建成了張義山區、沿山冷涼灌區、井泉灌區、沿沙鄉鎮、城效鄉鎮五個產業區域板塊;日光溫室蔬菜、暖棚養殖、釀造葡萄、玉米制種、啤酒麥芽、加工型馬鈴薯、雙孢菇、人參果八大產業已形成;黃羊、城東工業園區已成為特色農業的產品加工業聚集區;沿山冷涼灌區重點發展了啤酒大麥、加工型馬鈴薯、食用菌、紅提葡萄以及核桃、李、杏等特色林果;井泉灌區重點發展了日光溫室瓜菜、大田蔬菜、制種;沿沙鄉鎮重點發展了日光溫室外向型瓜菜、玉米制種、釀酒葡萄、紅棗、枸杞、啤酒大麥;城郊鄉鎮重點發展了精細蔬菜、花卉、葡萄、油桃、白雪紅桃;張義山區重點發展了人參果、馬鈴薯種薯繁育、中藥材、油菜制種。全面推進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結構、以水定布局的水資源管理體系逐步建立。
涼州區制定出臺了各種措施,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草畜產業方面,已建成養殖暖棚2.04萬畝,養殖小區84個,養殖場186個,規模養殖戶達1.98萬戶。建成50萬畝優質加工小麥基地,40萬畝優質加工玉米基地,12萬畝優質啤酒大麥種植基地,形成以紅太陽、金三角、金穗面業為代表的面粉加工業,以新野、長城、金業麥芽為代表的啤酒麥芽加工業,以福建達利集團為代表的加工型馬鈴薯產業,以天祥、森泰公司為代表的畜產品加工業。建成5萬畝釀造葡萄種植基地,形成以皇臺集團、威龍公司、青島啤酒為代表的釀造業。以玉米為主的制種面積達22萬畝,年制種能力達16.4萬噸。全區無公害生產面積達到87萬畝,建成標準化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4.7萬畝。涼州區已被列為國家級綠色農業示范區和省級無公害生產基地示范區。全區農村集貿市場達到40家,蔬菜產品銷往20多個省市區,部分產品已打入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338個,其中專業合作社104個,專業協會97個。
在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中,涼州區委、區政府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意見》,提出了“三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土地資源向規模經營戶集中),實施了“133620”推進計劃(城郊1片,3個工業園區,3個經濟發展帶,6個鄉鎮,20個以上中心村)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思路,統籌城鄉各種要素和資源,逐步構筑出以城區為中心,中心鎮、中心村相互連接、功能互補的網絡型城鎮框架。實施國家“六小工程”、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科教文衛、廣電通訊等項目,加強農村發展基礎。實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項目,完成了35.17萬人的農村人飲工程建設。加快農村道路建設步伐,共完成鄉村公路建設1340.6公理,其中通村公路762.7公里,通鄉率達100%,通村率達72%。加大小康住宅建設力度,小康住宅戶達74500戶。加大農村信息化建設力度,建立了涼州區新農村建設網站,建立了“移動農政通”和“農富通”。全區廣播電視入戶率達到98%,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24.2%,手機用戶達到24萬部。
近年來,涼州區先后有1個村被確定為省級試點村,14個村被確定為市級試點村,初步探索出永豐、雙莊村圍繞設施農業,建設“節水技術推廣型”模式,松濤村圍繞柳灣湖田園度假村項目建設,建設“城鄉一體化”模式,謝河村圍繞面粉加工龍頭,建設“工業企業聯動型”模式,王盛村圍繞日光溫室園區,建設“園區建設帶動型”模式,西湖村圍繞住宅小區建設,建設“小康住宅示范型”模式,上莊村、元湖村圍繞設施農業,建設“主導產業發展型”等模式。2010年實施“百村萬戶”住宅示范工程,采取規劃先行、整村推進、政府引導、資金扶持等措施,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新農村住宅示范點79個,整體推進71個,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
抓好知識技能培訓是涼州區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重點,通過舉辦各種培訓班,使骨干農民掌握了3-4門農業實用技術,普通農民至少掌握了1-2門農業實用技術,農業科技部門舉行送科技下鄉活動,無償為農民提供科普書籍和科技光碟,使農民致富有了技術支撐。同時抓好農民的身心健康培養。目前,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與人數率在90%以上。通過實施“穩東進西”“信息推動”“崗位提升”“保二增三”“勞務品牌”五大戰略,進一步加大勞務培訓力度,打造“五涼古都巧手女”和“天馬石油工”等勞務品牌和優勢工種,積極開拓西部地區勞務市場。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