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甘肅省農牧廳種植業處|添加時間:2010年11月15日
為落實9月20日“全國秋冬種工作視頻會議”和“全國小麥秋播藥劑拌種工作會議”精神,做好我省2010年秋播藥劑拌種工作,省農牧廳下達了全省力爭完成700萬畝藥劑拌種的目標任務,及早下發了拌種工作方案和物資。秋播期間,省植保站組成工作組,于10月中旬對冬麥秋播拌種工作進行了督導檢查,總體情況是:全省小麥秋播藥劑拌種工作進展順利,截止10月20日,全省已完成藥劑拌種面積708.62萬畝,占計劃面積的101.23%,已出苗的小麥長勢喜人,目前尚未發現秋苗發病。具體情況如下:
一、秋播藥劑拌種完成情況。2010年,全省冬小麥計劃種植890萬畝,截止10月20日,除隴南川壩地約有40萬畝尚待播種外,全省已完成秋播847.6萬畝,占計劃面積的95.24%。累計完成拌種708.62萬畝,占小麥秋播面積的83.6%,占計劃拌種面積的101.2%,提前完成了預定任務,是近10年來拌種面積最高的一年。其中三唑酮拌種607.8萬畝(其中示范拌種294.3萬畝,帶動農戶拌種313.5萬畝)。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及早安排部署。
2010年9月下旬,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聯合全國農技中心在我省臨洮召開了全國小麥秋播藥劑拌種會議,為全面完成拌種任務、實現預期目標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省農牧廳分別于7、8月下發了“甘肅省農牧廳關于下達小麥條銹病防控物資”[甘農牧函(2010)241號]、“甘肅省農牧廳關于下達小麥秋播藥劑拌種工作方案的通知”[甘農牧函(2010)283號]等文件,對拌種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根據“全國秋冬種工作視頻會議”精神,省植保站也及時下發了“關于認真做好小麥秋播藥劑拌種工作的通知”,對全省拌種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冬麥區各市、縣按照省農牧廳的部署和省植保站的要求成立了由主管農業局長或農技中心主任牽頭的秋播拌種領導小組,多數市、縣以農牧局文件形式制定下發了秋播拌種工作方案,分解了拌種任務,細化了措施,涇川等縣還以人民政府文件下達了拌種任務。全省上下做到了早準備、早部署,為拌種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積極籌備藥械,推進工作開展。
為支持各地拌種工作順利進行,省農牧廳及早下達了120噸拌種農藥(折合人民幣150萬元)和7180臺手搖拌種器(折合人民幣120萬元)。各市、縣以農牧局或農技中心文件形式及時進行了物資再分配,基本做到了每鄉有30臺以上手搖拌種器,重點鄉鎮有足夠量的示范拌種農藥。涇川、鎮原、甘谷、麥積、武都等縣采取技術干部包鄉、包村的辦法,按示范拌種任務,將農藥發放到農戶手中,造冊登記、簽字領取。各地在重點村社科技帶頭人家中或村委會、市場農藥經銷網點等地擺放拌種器,方便了器械的管理和拌種的開展。各市、縣財政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積極籌措了部分配套資金支持藥劑拌種工作,慶陽市結合各縣區病蟲害特點,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組織購買粉銹寧、辛硫磷等拌種農藥16.14噸,帶動群眾開展藥劑拌種。
(三)開展示范拌種,做好典型引導。
為保證拌種質量,省植保站根據農牧廳方案中完成300萬畝示范拌種任務的要求,提出了建立拌種示范區或示范點,推行“四個一”的標準,既:每個示范點有“一個拌種員(或植保員)、一個拌種點、一個以上標準的拌種器、一包拌種農藥”開展統一拌種。各市、縣按照省上要求開展示范拌種,起到了典型引路、示范指導的作用。涇川縣結合高產創建和配方施肥等項目,聯合種子部門推廣統一供種、統一拌種,在全縣建立了2萬畝統一供種拌種機播示范田,為農戶開展藥劑拌種樹立了樣板。甘谷縣在重點鄉鎮各村設立示范點,對拌種員進行統一培訓,由村干部挨家挨戶通知農戶帶上種子到指定地點免費由專人負責稱重拌種,做到了“統一組織、統一地點、統一技術、統一拌種、統一播種”,為全省示范拌種提供了很好的樣板;蘭州市永登縣在河橋鎮和連城鎮大膽嘗試了新的拌種措施,和種子經營門店聯合,采取現場供種、現場拌藥、現場銷售的方式,河橋和連城現場拌種各1萬公斤,既提高了拌種質量,又擴大了拌種面積。天水、隴南、平涼、慶陽等市各縣農技(植保)部門都在重點鄉鎮建立了千畝以上的連片拌種示范區,并派專業技術干部蹲點組織和指導統一拌種工作。四市累計建立示范區136個,初步統計,全省已完成統一示范拌種294.3萬畝,占計劃面積的97%。
(四)加強宣傳培訓,普及拌種技術。
為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投身到拌種工作中,各縣植保(農技)部門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12316熱線、手機短信、板報、以會代訓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拌種工作的重要性和拌種技術,大力營造藥劑拌種的氛圍,提高了技術普及率和到位率。涇川等縣攝制了本縣小麥秋播藥劑拌種專題片,在電視臺滾動播放;徽縣在播種期間組織農戶到田間地頭,聘請省12316坐席專家講解拌種技術,并向現場農戶發放拌種農藥;慶陽市各縣采取召開現場會、舉辦培訓班,向群眾發放明白紙、技術小冊子等資料6000多份,普及了拌種技術;甘谷、徽縣、武都等縣在重點示范鄉鎮編寫黑板報、張貼標語,廣泛印發明白紙,開展全方位的宣傳;康樂、臨夏、積石山等縣于9月中旬分別召開了藥劑拌種培訓會,重點講了開展藥劑拌種的重要意義及拌種技術;會寧縣9月18日在楊集鄉召開了全縣小麥全膜覆土穴播技術及藥劑拌種現場培訓會,向參會的400多人發放了拌種宣傳資料,加速了拌種技術的普及。
(五)強化監督檢查,落實拌種任務。
為了解各地拌種物資、任務落實情況,促進拌種工作有效開展,省植保站工作組于10月10日至16日對天水、隴南、平涼、慶陽等市的重點縣(區)進行了專項督查。工作組采取座談匯報、查閱資料、現場調查、走訪農戶等形式,了解各地拌種情況,既看到了工作亮點,也發現了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起到了監管和推動促進作用。各地農業部門也在秋播期間派出了工作組,逐縣、逐鄉、逐村檢查拌種物資到位情況、技術措施落實情況,檢查與指導相結合,有效促進了拌種任務的順利完成。
(六)加強農藥市場監管,保護農民利益。
為確保廣大農戶用上放心農藥,秋播期間,隴南、天水、平涼、慶陽等市縣按照農藥市場監管年活動要求,加大了農藥市場監管力度,開展農藥市場營銷秩序整治,嚴厲查處生產、銷售假農藥的商販,確保農民能買到對路、合格的拌種農藥。隴南市于秋播期間,組織各縣開展了為期15天的農資市場大檢查,由農業部門牽頭,工商、質檢、稅務等部門配合,對全市重點鄉鎮農資經營進行了認真查處,沒收過期農藥15公斤,假冒農藥7瓶,維護了農民的利益。
三、存在問題
一是農村勞力缺乏,技術普及難度加大。省植保站工作組在調查中發現,無論是田間還是家中多為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青壯年都進城務工,受文化程度限制,技術普及難度加大。秋播期間由于勞動力缺乏,一些農戶無力開展藥劑拌種,少數地方仍存在白籽下種的現象。
二是貧困山區面積大,拌種開展不平衡。近幾年盡管國家對我省條銹病等病蟲防控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但條銹病綜合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各項措施多管齊下,藥劑拌種經費缺口仍然很大,不能滿足需要。同時,由于我省條銹病越夏區、重發區面積達400萬畝以上,且多在山區、半山區,環境及經濟條件差,貧困農戶占據較大比例,生活不富裕,加之近年隴南、天水兩市災后重建任務繁重,群眾無力拿錢購藥拌種,使拌種工作開展不夠平衡。
三是藥械投入仍有缺口,難以實現拌種全覆蓋。雖然今年全省下達了120噸農藥和7180臺拌種器,但對全省890萬畝冬小麥和冬麥區數萬個行政村來說,仍然存在很大缺口,有限的拌種器和農藥不能滿足廣大農戶的需求,少數地方還出現了農戶給農藥就拌,不給就不拌的現象。
四、今后要做的幾項工作
(一)進一步加大對小麥秋播藥劑拌種工作的支持力度。近幾年,在農業部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我省大力開展以秋播藥劑拌種、早春統防統治為主的小麥條銹病綜合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國小麥安全生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由于我省地方經濟基礎薄弱,財政困難,小麥條銹病綜合治理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作,尤其是秋播藥劑拌種必須全覆蓋才能發揮更好作用,因此建議除省上加大支持力度外,要爭取農業部、財政部加大對甘肅省小麥條銹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力爭實現秋播拌種全覆蓋,保障全國小麥安全生產。
(二)加強工作督導,強化物資監管。為了保障國家資金的合理使用,各地要管好用好省上下達的統購物資,真正用到病蟲防治上,確保有限的物資發揮最大的效益。從2011年起,建議省、地、縣分別成立以農牧局為牽頭單位的督導組,在秋播期間,交叉進行督導檢查,扎扎實實推進拌種工作順利開展。
(三)繼續抓好條銹病綜合治理。繼續做好小麥條銹病菌源區綜合治理工作,著重抓好以下措施:一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壓縮小麥種植面積,改種馬鈴薯、中藥材、果樹等其它作物。二是做好抗病品種選育與推廣,隴南、天水兩市重點推廣里勃留拉、成縣系、武都17號,武都16,8443,蘭天17至25號,天選43號、44號,中梁24、26、27號;平涼及慶陽市重點推廣隴麥157,隴育216,蘭天11,蘭天12,隴原032,隴原992,隴鑒308,靈臺2號,隴鑒127等冬麥品種。三是全力開展秋播藥劑拌種,杜絕白籽下種。建議各級行政部門加大對藥劑拌種資金和藥械的支持力度,技術部門切實做好技術指導和宣傳培訓工作,努力擴大秋播小麥藥劑拌種面積,提高拌種質量。四是做好冬前防控。各地要從10月下旬開始進行秋苗條銹病監測,對發病田及時組織開展統防統治,必要時召開現場會,推動秋苗防治,努力將秋苗發病率控在最低程度,減輕全國廣大麥區的防治壓力。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