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甘肅省農牧廳種植業管理處|添加時間:2010年11月15日
十一月上旬,省農牧廳組成三個督查組,分別對有秋季覆膜任務的30個縣(區)的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督查。第三督查組對蘭州、白銀、武威三市的榆中、會寧、靖遠、古浪四縣秋覆膜工作督查了解的情況。
這次督查我們主要采取生產現場實地查看、聽取匯報、走訪農戶等方法,對蘭州、白銀、武威三市的榆中、會寧、靖遠、古浪四縣的秋季覆膜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解督查。總的看法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組織、服務得力,群眾積極性高漲,各項技術措施和補貼扶持政策落實到位,工作進展快,質量較高。截至11月12日統計,三市共完成秋覆膜92.526萬畝,占總任務110萬畝的84.11%。其中榆中縣完成10.65萬畝,占任務12萬畝的88.75%;白銀市完成76.476萬畝,占任務90萬畝的84.97%,任務最大的會寧縣完成74.48萬畝,占計劃86萬畝的86.6%;武威市完成5.4萬畝,占計劃8萬畝67.5%。三市六縣秋覆膜工作進展之所以比較快,根據我們掌握了解的情況,其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三點:
一是各級各層干部和廣大農民群眾真正認識到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重大作用,上下形成了共識。通過近幾年的試驗示范和全面推廣,廣大干部眼見為實。他們在生產實踐中,真正認識到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在抗旱保墑、糧食增產、農業增效中的重大作用和貢獻。我們在督查中所接觸到的各級干部、農技人員和農民群眾基本一致的看法是:這項技術為旱作農業區糧食增產,確保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發展創出了一條新的路子,突破了制約旱作區農業發展的瓶頸,是旱作農業一項帶有革命性的科技創新。如會寧縣大溝鄉黨委書記說: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推廣應用,解決了長期制約困擾干旱山區農業發展的的三大難題,即解決了春旱無法下種的難題;解決了高海拔地區種植高產作物不能成熟的難題;解決了年年抗旱,年年抗旱效果不明顯的難題。同時實現了三個轉變,即由被動抗旱向主動抗旱轉變;由單一抗旱向綜合抗旱轉變;由傳統抗旱向科技抗旱轉變,其效果十分顯著。這位鄉黨委書記的一番話,代表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心聲。我們在田間地頭和上門走訪農戶中,農民一致認為,這項技術使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產量成倍、成幾倍增長。他們在親身體驗中完全接受了這項技術。我們所到之處,群眾秋覆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把“要你干”變為“我要干”,真正實現了把黨委、政府的決策變成了群眾的自覺行動。靖遠縣若笠鄉秋覆膜任務1萬畝,占全縣今秋覆膜任務的三分之一。這個鄉屬于特干旱山區,年降雨量僅180毫米左右。鄉黨委書記告訴我們,全鄉過去根本不適應種植玉米,自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以來,玉米成為這個鄉糧食種植的主要作物。今年全鄉五月至七月三個月未降一點雨,是多年未遇。但在這種情況下,全膜玉米平均畝產可達400斤左右。我們走訪了若笠村一家農戶,其院子里堆滿了玉米,棒子個大均勻,顆粒飽滿。這家主人說,過去這里種玉米黃不了(即不能成熟),種下的玉米最好收成年份畝產最多200斤左右。今年他家種了8畝玉米,平均畝產可以達到800斤。他種了一輩子莊稼,沒有見過這樣好的收成。他還說,最近天降了雨雪,墑情好,秋覆膜能把墑保住,可以保證明年玉米下種。由于認識到位,這個鄉干部群眾秋覆膜的積極性很高。截至督查組到這里的十一月三日,全鄉共完成秋覆膜4800多畝,占任務的近50%。鄉領導表示,若天氣晴好,近期完成任務根本沒有問題。
二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行政推動的力度不減。秋收基本結束以后,三市的各級黨委、政府都把秋覆膜工作作為當前農業生產的中心任務,早謀劃、早安排、早行動,層層定任務,抓落實,把面積落實到村社、農戶和地塊。并層層落實領導、技術人員目標管理責任制,切實加強組織協調、督查指導、技術服務、政策扶持等各項工作。尤其是十月中、下旬,中部地區連續降雨雪,墑情較好,各地搶抓時機,上下動員,全力以赴抓進度、抓任務的落實。基本做到了計劃任務落實到位,組織領導到位,宣傳培訓到位,技術示范指導到位,扶持政策落實到位。白銀市委、市政府于11月2日在會寧召開全市秋覆膜現場觀摩會,市縣委、政府主管領導、農業部門和農技部門,以及有秋覆膜任務的40多個鄉鎮主要領導參會,進一步推動全市的秋覆膜工作(已在省農情信息反映)。會寧縣把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作為科技抗旱增產增效的“一號工程”,明年仍然實施百萬畝,其中今秋覆膜86萬畝,是全省任務大的縣之一。為了全面完成任務,縣委、縣政府與28個鄉鎮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全面推行縣級領導包鄉,鄉鎮領導包村,技術干部包點和包面積任務、包技術培訓、包農資供應、包田間管理、包種植效果的工作責任制。同時,從縣直部門抽調381名干部組成14個督查小組、27個幫鄉工作隊和1個技術指導組,各有一名科級干部帶隊,幫助鄉鎮開展工作。并成立了有四大班子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四個督查組,分南、中、北三片對全縣秋覆膜進行督促檢查、跟蹤落實。自這項工作開展以來,縣級領導多次深入各自聯系鄉鎮,督察指導工作推進情況,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動員一切力量,組織抽調干部駐村包戶,蹲守工作現場,全力抓面積落實,抓技術服務,抓良種良法配套,形成了推動任務落實的強大合力,迅速掀起了秋覆膜工作高潮。榆中縣城關鎮東灣村由村干部現場指揮,組織兩臺四輪拖拉機統一覆膜,逐戶逐塊整體推進,既加快了覆膜進度,又保證了質量。
三是主要農產品價格上漲,種糧效益提高,對廣大農民群眾有很強的激勵和推動作用。今秋以來,玉米,馬鈴薯等主要農產品價格有較大幅度提升。據縣、鄉干部和群眾講,目前玉米市場收購價達到每斤1.10元左右,馬鈴薯每斤1.20元左右。以此匡算,群眾種一畝玉米一般收入在千元以上,高的可以達到近兩千元;種馬鈴薯每畝收入一般在4000元左右,高的可達七、八千,甚至上萬元。種糧效益的提高,對農民依靠實施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增產增效,有很強的導向激勵作用。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廣大群眾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大大減少了推廣工作的難度。
除以上三點原因外,各市,縣認真落實黨的惠農政策,除全面落實了省上下達的補貼物資外,一些縣,如榆中,會寧,靖遠等縣自籌資金,加大補貼標準,降低了農民覆膜成本,對調動群眾積極性,也起到了好的作用。
在督查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有個別人工覆膜的地塊,土地不夠平整,覆土量過大,覆膜粗糙,達不到技術規范要求,我們當即指出,現場返工糾正。同時,干部群眾反映,目前在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幫助解決。主要有兩點:
一是覆蓋地膜的農業機械量少,機械化水平低,影響覆膜的速度和質量。且人工覆膜勞力不足,速度慢,成本高,難以適應發展要求。建議加大農用機械補貼,組織進行適合山地覆膜農機具的研發制造。
二是殘留地膜的回收利用,是當前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建議有關方面認真研究論證,盡快拿出有效措施和辦法。
責任編輯:張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