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添加時間:2010年10月20日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連年獲得豐收,糧食產量連創新高,農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如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確保糧食穩產的同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亟待我們深入研究,采取更為有力的措施。
《經濟大講堂》的主講話題是“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述。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實際,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大幅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降低農業生產經營成本,大力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鞏固和發展農村好形勢。
———編者
核心觀點: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有利于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業現代化,有利于擴大國內需求、縮小城鄉差距,有利于應對國際市場挑戰、增強農業競爭力,有利于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出現了多年難得的好形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面臨難得的機遇。我們要進一步深刻認識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加快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進一步強化對農業的管理和調控,多措并舉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涉及方方面面,特別是要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根本性轉變:促進農產品供給由注重數量增長向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和質量安全并重轉變;促進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促進農業生產條件由主要“靠天吃飯”向提高物質技術裝備水平轉變;促進農業勞動者由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民轉變;促進農業經營方式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向提高組織化程度轉變。
話題之一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要點當前,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尤為重要和迫切。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有利于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業現代化,有利于擴大國內需求、縮小城鄉差距,有利于應對國際市場挑戰、增強農業競爭力,有利于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國正處在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進程加快推進,城鄉之間、農業與非農產業之間聯系日趨緊密,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對農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對農業基礎性支撐作用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尤為重要和迫切。
首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有利于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盡管目前我國農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有所降低,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沒有變,農業依然是衣食之源、發展之本。經濟越發展,城鎮化、工業化水平越高,越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這是保障工業化、城鎮化順利進行的必然要求。2008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經濟發展階段的重要分水嶺。從國際經驗看,這一時期既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機遇期,也是農業發展的風險期。美國、西歐各國在進入這個階段后,都注重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因此,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期,只有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才能有效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經濟安全,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其次,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有利于擴大國內需求、縮小城鄉差距。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是實現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目標的戰略舉措。擴大消費需求,潛力在于擴大農村消費需求,這就需要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民有消費能力。目前,我國農村消費較為滯后,農村消費水平低,根本原因是農民收入水平不高。農民收入增長相對遲緩主要源于農業內外兩方面。從農業內部看,傳統農業經營方式很難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制約了農民的農業收入;從農業外部看,外出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和就業技能還難以滿足就業崗位的需要,制約了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的規模擴大和充分就業。因此,無論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民的農業收入,還是促進農村勞動力穩定轉移就業、拓寬農民的非農收入來源,都迫切需要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其三,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有利于應對國際市場挑戰、增強農業競爭力。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我國農業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一方面,國外低價農產品的進口壓力始終存在;另一方面,園藝、畜禽、水產等優勢農產品出口難度加大,競爭優勢面臨挑戰。當前,發達國家正在大力推動農業尖端科技研發應用,跨國公司正在加快產業布局和資本滲透,在種業等關鍵領域搶占發展制高點,給我國農業產業安全帶來新的風險。特別是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發達國家不僅沒有放松農業,反而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農業發展水平作為克服危機的重要戰略,在新能源、低碳經濟等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將對未來國際農業發展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因此,只有加快轉變我國農業發展方式,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改善要素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大力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增強我國農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其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有利于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業是高度依賴資源條件、直接影響自然環境的產業,農業的資源利用方式對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國農業發展方式粗放,資源消耗過大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只有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才能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
話題之二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點任務
要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涉及很多方面。要促進農產品供給由注重數量增長向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和質量安全并重轉變;促進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促進農業生產條件由主要“靠天吃飯”向提高物質技術裝備水平轉變;促進農業勞動者由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民轉變;促進農業經營方式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向提高組織化程度轉變。
現階段,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出現了多年難得的好形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面臨難得的機遇。糧食連續6年增產,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基本穩定在5億噸水平上,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奠定了物質基礎;初步建立的強農惠農政策框架,農業支持保護水平的逐漸提高,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政策保障;農業科技進步取得的新進展,科技對農業增長貢獻率的穩步提高,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動力支撐;不斷完善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農業組織化程度的穩步提升,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制度保障;農民收入連續較快增加,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經濟基礎。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農業基礎仍不牢固,農業發展方式仍然粗放,農業勞動者總體素質不高,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艱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標,以夯實農業基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主攻方向,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為關鍵環節,以加快科技進步和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切實把農業發展轉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管理創新的軌道上來,努力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鞏固農產品保障能力,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力爭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取得新進展,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發展現代農業上取得新成效。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涉及方方面面,要重點在以下5個方面實現根本性轉變。
一是促進農產品供給由注重數量增長向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和質量安全并重轉變。近年來,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影響,我國農產品需求呈剛性增長態勢。而在國際農產品市場變化加劇的情況下,我國利用國際市場調劑余缺的不確定性在增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總量平衡、結構優化、質量安全的壓力不斷增大。因此,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同時,要堅持推進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區域結構調整,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競爭能力。
二是促進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緩解我國農業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從根本上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必須轉變粗放的農業發展方式,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要采取綜合措施,切實加大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堅決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集約節約用地制度,推廣農業節本增效技術,發展循環農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面源污染,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三是促進農業生產條件由主要“靠天吃飯”向提高物質技術裝備水平轉變。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既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環節,更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條件。要堅定不移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強化農業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增強農業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形成穩定有保障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四是促進農業勞動者由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民轉變。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但總體上科技文化素質偏低,相對缺乏適應發展現代農業需要的新型農民。要把提高農民科技文化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積極開展農民培訓,切實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撐。
五是促進農業經營方式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向提高組織化程度轉變。我國農戶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需要不斷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要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要大力發展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戶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經營方式,切實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話題之三
多措并舉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要點目前,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加快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進一步強化對農業的管理和調控,從而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目前,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一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當前我國農業面臨的主要任務是適應日益增長和升級的農產品需求,繼續做大做強農業產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加大糧食戰略工程實施力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推進國家糧食核心產區和后備產區建設,健全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提升高效經濟作物和園藝產業、現代畜牧水產業的比重,加快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農產品產業帶;大規模開展園藝產品生產和畜牧水產養殖標準化創建活動,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實行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二要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把建設高標準糧田、改造中低產田和完善農田水利設施,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全面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新一輪“菜籃子”建設工程等項目,科學謀劃和實施一批提高保障支撐水平、增強發展后勁的農業重大工程項目,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跨上新臺階;探索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新機制;積極推動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進一步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和服務能力。
三要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要大力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強化農業基礎研究和科技儲備,積極搶占農業科技競爭制高點,在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等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為重點,開發農業節約型技術;堅持規模化、標準化的種子產業發展方向,依托大企業和大基地做大做強種子產業;大規模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集成推廣良種良法,通過提高單產水平來克服耕地資源限制;加快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積極提供新品種供應、新技術推廣、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農資統購統供等服務,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四要加快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加快創新農業體制機制,是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要在穩定土地承包關系的基礎上,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在依法自愿有償流轉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創新農業經營制度,大力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增強集體服務功能。
五要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逐步建立有利于強化農業基礎的支持保護制度;持續加大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調整力度,推動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繼續擴大農業補貼規模,提高補貼標準,完善補貼辦法,逐步完善目標清晰、收益直接、類型多樣、操作簡便的農業補貼政策框架;完善主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制度,健全重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提高農產品價格保護水平;加大農產品出口支持力度,推動完善農產品進出口調控機制;創新農村金融制度,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滿足農村金融服務需求。
六要進一步強化對農業的管理和調控。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需要不斷加強和改善政府對農業的管理和調控。要加強利益協調,建立健全利益補償機制;積極轉變農業部門職能,重點強化技術推廣、檢驗檢測、行政執法等關鍵環節;借鑒“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做法,以主產區為重點逐步建立新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地方政府夯實農業基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責任。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