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添加時間:2010年09月28日 |作者:鄭朝華
初秋時節,行走在張掖市鄉村小路,路邊一座座溫室大棚里果熟苗壯,成片的玉米節節攀升,到處洋溢著豐收的景象。
田間培訓效果好
甘州區小滿鄉小滿村三社的農民張千仁家的大棚里,秧子上都掛滿了果,沉甸甸,綠瑩瑩。看著滿棚的提子,張大娘喜上眉梢:“村里來了農藝師,晚上拿著手電來看我種的美國紅提,很細心,說了兩個小時。前兩天又來了,見了我就問,你是想賣5塊錢,10塊錢,還是15塊錢呢,趕緊疏果! 聽說星期天還來呢。”
該村的農民科技指導員李斌誠懇地說,常識咱都知道,但面對面講、手把手教就是不一樣。他們說的就是農機推廣站的專業技術人員。當農民科技指導員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就會及時出現在農民身邊,答疑解惑。
圍繞30萬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張掖市共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大刀闊斧整合多個教育培訓單位,黨校、職教中心、農廣校等成立職業技術培訓中心或社會服務培訓中心。聘請了近5000名,包括省、市專家學者和縣區、鄉鎮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培訓教師。抽調60名科技人員深入農業生產一線擔任科技副鄉鎮長, 841名專業技術人員駐村蹲點開展農民培訓和農業科技指導。上半年,完成農村勞動力培訓5.68萬人,占全年任務的86.8%。
外出學習拓思路
張掖市委書記陳克恭強調:農民技能培訓要始終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著眼點,要把握好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必須把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滿足農民利益需求上。
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市委市政府把加強農村科技工作確定為今年為民辦理的11件實事之一,選派300名村干部、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到江蘇華西村、山東壽光、河北廊坊等地考察學習。
許如滋,民樂縣新天鎮二寨村農民, 去年他參加了到寧夏、青海、蘭州等地進行的為期半個月的觀摩學習后,深刻認識到,要想提高收入,只有靠科技。在從事馬鈴薯運銷、農業機械化推廣及勞動技能培訓工作中,他多方努力不僅使周邊村組群眾使用新型農機具耕作比例達到總戶數的95%以上,而且使500余戶農戶走上了致富之路,年人均增收2000元,贏得了村民的廣泛贊譽。
嚴格認證保質量
各級主管部門不僅要讓科技培訓遍地開花還要遍地結果。30萬勞動力,基本占到農村從業人口的一半以上。培訓內容有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農作物種植技術、林果栽培技術、畜禽養殖技術、農機具操作維修技術、節水技術、鄉企從業人員培訓、農村經紀人培訓8大類31項。如此大規模的培訓,怎樣確保不擺空架子,不走過場?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工作小組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這樣回答記者,他說:“一技一證,學習不好,是不可能拿上證書的。比如馬鈴薯,從種到收,要分九個步驟學習,每個步驟都學完,不能僅看培訓次數,通過培訓流程全面掌握培訓內容,才能達到認證的標準,參加縣上專業部門出題考試,加上實際操作的能力測試,通過了,由縣上統一發證。”
難怪 ,8月正是農忙季節,在記者碰到的7、8個人中還沒有一個人拿到證書,看來這是一本含金量很高的合格證,從培訓到拿證至少是一年。而拿到證書的人也真正成了行家里手,所學技術不容小覷。至目前,全市共認證5萬人,發放培訓合格證近4萬人。
勞務品牌促增收
張掖市根據農村勞動力資源優勢,突出技能培訓特點,先后向國家商標總局申請注冊了“金張掖宣化金瓦刀”、“絲路硬漢子”、“棗鄉縫紉”、“裕固百靈”等13個勞務品牌,并利用有利時機,積極擴大品牌效應,逐步形成了勞務輸出品牌化、品牌輸出規模化的趨勢。
資料顯示, 2009年,全市共輸轉勞動力24.7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9.44億元。勞務品牌帶動輸出人數達6.8萬人,占輸轉總數的27.5%以上,今年上半年勞務品牌帶動輸出人數達8.6萬人,占輸轉總數的36.1%,品牌帶動輸出已成為該市勞務輸轉工作的一個新亮點,農村勞動力培訓在轉移就業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