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黃瓜、夏玉米高效立體種植模式
來源:農(nóng)村網(wǎng)|添加時間:2010年09月06日
種植形式。215厘米為一帶作成一畦,畦埂寬50厘米,低畦畦面寬165厘米。于國慶節(jié)前在低畦面種植9行大蒜,澆水后用2幅90厘米的地膜分別切入土中覆蓋到畦面。第二年4月初在高畦畦面上栽植2行黃瓜,地膜加小拱棚式近地面覆蓋。大蒜收后在低畦面播種3行玉米。
大蒜
品種。選用俄羅斯雜交大蒜、蒼山蒲棵大蒜或當(dāng)?shù)馗弋a(chǎn)品種,刨收時選留每頭重在50克左右的作蒜種。
播種。挑選蒜瓣整齊不受熱的作種。栽植時,用33厘米三條腿的耬開溝,行距16.5厘米,溝深6厘米,株距10厘米,每公頃自然面積種植30萬株。
覆膜。栽完蒜后,將畦面摟平,澆水后趁濕用人工或自動覆膜機(jī)將地膜切入土中,覆蓋到畦面。覆蓋的地膜最好采用除草膜,如無除草膜,需要在覆膜前在地面均勻地噴灑除草通等封閉型除草劑。大蒜
出苗后,需要用細(xì)糜笤帚掃2~3遍,以幫助蒜苗出土。個別不能刺破薄膜鉆出的,需要人工幫助刺破薄膜。
春季管理。大蒜返青后,及時澆水并隨水追肥。4月下旬為促進(jìn)蒜薹加快生長,需要7天澆一水,同時追肥。追肥可按每公頃用尿素150千克或葉面噴施0.5%尿素+0.3%磷酸二氫鉀。為防地蛆危害,需隨水沖入50%辛硫磷乳劑,每公頃一次使用15千克左右。
采收。蒜薹甩苞后頂端彎曲時,應(yīng)在晴天下午及時采收。蒜薹收后,再次追肥,于5月中下旬刨收大蒜。
自然面積每公頃收獲蒜薹4500~5250千克,蒜頭13500千克左右。
黃瓜
品種。選用津研系列品種、新泰密刺等。
育苗定植。2月下旬在陽畦育苗,4月初定植到高畦畦面上,行距40厘米,株距33厘米,每公頃栽植25500株左右。定植時,為了預(yù)防地下害蟲,可用敵百蟲對水噴灑配制藥土,撒入定植穴。定植前,畦面覆蓋地膜,定植后在上面插起拱架,作近地面覆蓋。
管理。緩苗期不放風(fēng),以后隨天氣變暖,要注意放風(fēng),防止高溫烤苗,搭架期一般不需另外追肥澆水,再給大蒜追肥澆水時,基本上\"一肥兩用\"。
5月上旬撤除棚膜。瓜秧出卷須時,就要插架綁蔓。一般是采用人字架。
如果因為給大蒜追肥澆水造成黃瓜植株徒長,需要噴用助壯素、黃瓜靈或比久等進(jìn)行控制。根瓜膨大時開始追肥澆水。注意防止黃瓜霜霉病和角斑病,可用可殺得2000方普性殺菌劑1000~1200倍液噴霧。但要注意交替噴施,不能連用一種藥。
玉米
品種。一般選用中熟、單株增產(chǎn)潛力大的優(yōu)良品種,如丹育13、魯單50、農(nóng)大108等。
播種。5月中下旬大蒜刨收后,及時翻地。按每公頃施入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60000~75000千克,過磷酸鈣1500千克,硫酸鉀750千克,硫酸鋅30千克,碳酸氫銨750千克,深翻30厘米,摟平耙細(xì),在畦內(nèi)點種3
行玉米,行距50厘米,株距15厘米,每公頃留苗6萬株左右,玉米距黃瓜32厘米左右。
管理。點播后摟平、踏實穴窩,按每公頃300千克豆粕炒熟后晾至室溫,拌500克辛硫磷藥劑撒于玉米畦地表,以防地下害蟲對玉米苗的侵害。于拔節(jié)期按每公頃150千克、于大口期按每公頃450千克兩次追施尿素,可采取溝施或穴施的方法,施于土表下20~30厘米處。大口期以812拌細(xì)沙撒于葉心,防治玉米螟,至灌漿后期開始采收,以鮮嫩玉米投放市場。
責(zé)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