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八畝地|添加時間:2010年12月21日
1 物料因素
1.1 物料體積質量 一般來說,物料體積質量越大,制粒產量越高,因此配方人員在選用原料時,除考慮營養需要外,也要考慮物料容重。
1.2 物料粒度 粒度細,比表面積大,蒸汽吸收快,有利于水分調節,制粒產量高。但粒度過細,顆粒易脆,影響顆粒質量;粒度過大,會增加壓模和壓輥的磨損,能耗增大,產量降低。一般豬料粒度應通過3 mm篩,雞料粒度應通過3.5 mm篩,其中至少應有80 %能通過1.18 mm篩。
1.3 物料水分 物料水分含量過高,在制粒時減少蒸汽添加量,影響制粒溫度的提高,從而影響顆粒飼料的產量和質量。同時,物料的水分過高,調質困難且易造成物料在環模內壁與壓輥之間打滑,導致環模孔堵塞。一般要求調質前物料水分應在13 %以下。
1.4 物料組分
1.4.1 蛋白質 物料蛋白質含量高,受熱后物料可塑性大,粘性增加,制粒產量高。但非蛋白氮(如尿素等)高時,制粒產量降低。
1.4.2 淀粉 谷物類淀粉含量高,在高溫、高水分下容易制粒,產量也高,此時要求調質水分在16 %~18 %之間,調質溫度應在80 ℃以上。否則,淀粉糊化程度差而產生脆性顆粒,甚至不能成形。若谷物在調質前已經熟化(如烘干玉米),則制粒產量下降。因此,采購原料時以不選擇烘干的為好。
1.4.3 油脂 添加少量的油脂(0.5 %~1 %),有利于減少機器部件磨損,并使顆粒容易通過模孔,提高制粒產量。然而當添加量超過2 %時,會使顆粒松散,難以成形。因此,在添加高劑量油脂時,宜在混合機處添加全量的30 %,制粒機處噴涂全量的70 %。
1.4.4 粗纖維 適當的粗纖維含量(3 %~5 %),有利于顆粒料的粘結,減少顆粒的粉化率,提高制粒產量。但粗纖維含量超過10 %時,則會因為粘結性差而影響顆粒的硬度和成形率,增加機械磨損,降低制粒產量。
1.4.5 礦物質 無機質飼料幾乎無粘結力,制粒性能差,影響制粒產量。因此,當無機質含量高時,一般要向物料中加入少量粘結劑(如糖蜜)以改善制粒性能,提高產量。
1.4.6 熱敏感飼料 乳糖、乳清粉等受熱后粘性增加,有利于提高產量,但溫度超過60 ℃,就易出現焦化,堵塞模孔,影響制粒產量。因此對這類飼料調質時可采用溫水。
2 操作因素
2.1 調質水分 物料經調質后,適宜水分應在15.0 %~16.5 %之間,具體判斷以手握成團、松手后能散開為宜。當調質水分超過18 %時,物料容易在環模內壁與壓輥間打滑,甚至壓不出粒料,降低制粒產量。如果調質水分低于14 %時,則物料與機器摩擦劇烈,降低制粒產量。
2.2 輥、模間距 壓輥與環模的間隙對制粒質量影響較大,一般間隙應在0.05~0.3 mm之間。當間隙大于0.3 mm時,物料層過厚,且分布不均,降低制粒產量。當間隙小于0.05 mm時,機器磨損嚴重。輥、模間距判斷方法:一般以開機調節壓輥時轉時不轉或用手抓料丟入制粒機中能聽見嘭響為好。
2.3 模孔光潔度 新環模由于模孔內壁附著部分鐵屑、氧化物等,在使用之前都應進行拋光處理,以使模孔內壁光滑,減少摩擦阻力,提高制粒產量。拋光處理的方法為:1)用直徑小于模孔孔徑的鉆頭清理堵塞模孔的雜屑。2)裝上環模,在進料面抹一層油脂,調好輥、模間距。3)用10 %細砂、10 %豆粕粉、70 %米糠混合后,再混10 %油脂配成磨料,開機投入磨料,處理20~40 min,隨模孔光潔度的提高,顆粒逐漸松散,可根據這點來確定拋光程度,并應有90 %以上模孔出料。 2.4 喂料刮板 對于使用時間較長的制粒機,喂料刮板磨損嚴重,使進入輥、模攫取范圍的飼料量減少,從而降低制粒機的產量,并增加含粉率。
2.5 模孔堵塞 主要由制粒性能差的物料或新模沒有拋光處理引起或制粒后未用油性物料清理造成。發現模孔堵塞,應用鉆頭沖開,對不易沖開的應將環模浸于裝有機油的鐵盒內,加熱鐵盒,聽到嘭響后可直接用來制粒。
2.6 物料與輥、模的摩擦系數 物料與壓輥、環模內表面摩擦系數小時,料易打滑,從而降低產量。而物料與模孔內壁摩擦系數過大時,會造成物料壓不出模孔,降低制粒產量。影響摩擦系數的因素有配方、調質、機械自身等。
2.7 喂料量 喂料量減少,即使操作人員調質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提高產量。
2.8 冷卻 顆粒飼料冷卻不充分,顆粒松散,經提升機提升后粉料增多。粉料經過篩后回流制粒,從而降低制粒產量。當顆粒料需破碎時,這一影響尤為突出,可通過調節冷卻風量及冷卻時間來調整。一般要求,冷卻后顆粒料溫度不能高于室溫3 ℃。
3 機器安裝及配件選用因素
3.1 開孔率 環模的開孔率對生產影響極大,為保證環模強度,故孔徑大者一般開孔率高,制粒產量也高。
3.2 模孔孔形 直形孔環模對加工配合飼料來說是比較適宜的,但對一些檔次較低的飼料,因其粗纖維含量很高,用直形孔環模加工將大大降低產量,此時可選用外錐形孔環模加工。
3.3 模、輥直徑比 在大環模直徑的基礎上,壓輥直徑越大,則物料進入壓制區夾角越小,物料越不容易被排擠回去,有利于提高制粒產量。一般輥、模直徑比需大于0.4。
3.4 刮板位置 喂料刮板安裝不當,物料竄出環模,造成產量低、粉料多。正確安裝應為喂料刮板上部邊緣與環模、環模罩相距2~3 mm,刮板頂部進入深度不能超過模孔沉割槽。
3.5 孔徑、深徑比 孔徑大的環模,制粒產量高,但也應選擇合適的深徑比。模孔厚度過大,產量低,硬度高;模孔厚度小,則顆粒硬度小,達不到質量要求。以4.0 mm孔徑為例,深徑比范圍為:谷物類含量高的飼料9.5~12.5,熱敏感類物料4.8~8.0。其中的大值應在添加1 %~2 %油脂時選用。
3.6 環模安裝誤差 環模位置安裝誤差,會造成不均勻的過度磨損和不均勻制粒,甚至環模竄動,降低制粒產量。 3.7 切刀 切刀位置太靠近環模,造成粉料多,影響制粒產量。應在制粒過程中調整,以顆粒長度與顆粒直徑比1~2∶1為宜。
4 其他因素
4.1 蒸汽質量 蒸汽在鍋爐給定壓力下是以飽和蒸汽進入管道,在輸送過程中會損失能量產生冷凝水變為不飽和濕熱蒸汽,給調質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調質前應將冷凝水排出,并通過減壓閥將其變為低壓干熱蒸汽以提高調質效果。經減壓后蒸汽壓力不低于0.2 MPa,溫度不低于120 ℃。
4.2 電壓、電流、供料的穩定性等對制粒產量都有明顯影響。
總之,制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產量不夠理想的問題,但只要制粒人員能根據具體情況找出解決辦法,就可以使制粒機高效地運行。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