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校對接”是為了實現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高校食堂的對接,實現農民增收、學生受益這一雙贏局面。它可以減少高校農產品采購環節,降低學生食堂采購成本,能夠更好的保障學生食品安全,對促進高校穩定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義。
靖遠縣位于黃河上游,甘肅省中東部,屬黃土高原溝壑區,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106公里,總面積5809.4平方公里。全縣現有18個鄉鎮,總人口47.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2.7萬人。全縣耕地面積115萬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54.95萬畝。沿黃灌區水資源相對豐富,自然條件優越,成為發展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設施農業和生豬、雞等畜禽養殖的理想區;高揚程灌區土地資源豐富,發展多種經營和特色產業優勢明顯,是我縣枸杞、地膜洋芋、四季豆、洋蔥、番茄等林果蔬菜及羔羊肉主產區;干旱半干旱山區農業生產比較單一,但地方特色農產品生產優勢明顯,籽瓜、西甜瓜、大棗、小雜糧及羔羊肉品質上佳,初步形成一定規模。2010年全縣農業總產值23.2億元,糧食總產量18.67萬噸。
一、靖遠縣農業生產基本情況
1、種植業:2010年全縣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117.4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79.17萬畝(夏糧29.32萬畝,秋糧49.85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186657噸,糧食生產以小麥、玉米、水稻、大豆、糜、谷六大農作物為主,小麥播種面積23.4萬畝,總產5.4萬噸;玉米播種面積24.4萬畝,總產7.5萬噸;水稻播種面積4.25萬畝,總產2.1萬噸。經濟作物21.42萬畝。
2、養殖業:2010年全縣各類畜禽飼養量達到713.3萬頭只,存欄418.1萬頭(只),出欄295.1萬頭(只),其中:大家畜飼養量4.2萬頭(牛飼養量3032頭,奶牛飼養量1350頭,肉牛飼養量1682頭);豬飼養量75萬頭,存欄33萬頭,出欄42萬頭;羊飼養量70.2萬只,存欄41萬只,出欄29.2萬只(羔羊23.4萬只);雞飼養量564萬只,存欄340萬只,出欄224萬只。肉類總產量達到3661.8萬公斤,其中:大家畜肉11萬公斤,豬肉2940萬公斤,羊肉262.8萬公斤(羔羊肉175.2萬公斤),雞肉448萬公斤,水產品產量65.5萬公斤。禽蛋產量1530萬公斤,奶產量384萬公斤。羊毛產量61.5萬公斤。
3、特色產業
蔬菜產業:積極貫徹落實全省蔬菜產業發展現場會議精神,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調整品種結構,推進優勢品種標準化、規?;a。2010年全縣蔬菜生產面積32萬畝,其中日光溫室種植面積達到5.6萬畝、塑料大棚面積5.71萬畝、洋芋15萬畝(其中地膜早熟洋芋13萬畝)、地膜及露地蔬菜種植5.69萬畝(其中高原夏菜3.3萬畝、秋菜2.39萬畝),蔬菜總產量11.5億公斤,總產值8.58億元,蔬菜純收入5.15億元,全縣農民人均蔬菜收入1198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2.8%。在東灣鎮大壩村、三合村,糜灘鄉下灘村建成集中育苗示范片三處,完成集中育苗320萬株,落實訂單蔬菜1.5萬畝。
畜禽產業: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草食畜牧業發展現場會議精神,充分發揮“靖遠羊羔肉”品牌優勢,著力打造百萬只養羊強縣,全縣養羊戶達到1.9827萬戶,全縣羊只飼養量達到70.2萬只,初步形成了干旱半干旱山區灘羊純種繁育基地,沿河灌區商品羔羊生產基地,高揚程灌區飼草料基地與羔羊育肥基地;進一步加強東灣、劉川、烏蘭、糜灘等四個鄉鎮養豬基地建設,養豬戶達到4.7056萬戶,其中500頭以上的專業(場)戶達到22戶,全縣豬飼養量達到75萬頭;積極發展雞產業,養雞專業戶達到2100戶, 其中規模戶166戶,萬只以上專業戶達14戶,雞飼養總量564萬只。發展養雞龍頭企業2家,形成以北灣、劉川、三灘、糜灘、東升、五合等鄉鎮為主的蛋雞養殖基地。全縣奶牛專業戶達到57戶,奶牛存欄達1350頭,肉牛專業戶達到206戶,肉牛存欄達1682頭。在永新、北灘建成規?;柏i育肥場,存欄達到3000多頭。建成多益來等家兔養殖場(社)50多家,飼養量7.5萬只。示范推廣皮肉兼用型獺兔、伊拉兔等特優種兔7個品種。在北灣、東灣等鄉鎮飼養番鴨1萬只、蛋鴨200余只、鵪鶉4萬只。在東灣、永新等鄉鎮發展蜜蜂養殖戶500戶。在大蘆、劉川等鄉養殖梅花鹿200頭,養殖黃粉蟲和蜈蚣400余箱、1.15萬條。
4、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2010年,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89個,從業人員3400多人,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36家,全縣農畜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到5.8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260家,入社成員5000多戶,帶動農戶13000多戶,其中省級示范合作社9家,市級示范合作社14家,其中靖遠蒙家坪禽蛋產業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省農牧廳命名為甘肅省百強合作社。2011年在縣農牧局的領導和支持下又成立了靖遠眾鑫蔬菜種植專業聯合社、靖遠隆慶養殖專業聯合社。
二、市場建設
(一)基本情況
靖遠縣各級黨委和政府非常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積極引導扶持專業經營組織、市場中介組織和農產品流通企業的發展,按照“以銷促產”的原則,重點完善、改造、配套建設各類農產品批發市場、各鄉(鎮)產地市場,自上而下建立溝通縣鄉、連接內外的優質產品信息網絡,逐步構建設備配套、功能齊全、管理規范、城鄉一體、內外暢達的市場流通體系。目前,全縣已建成1個縣級中心瓜果蔬菜批發市場和1個羊羔肉批發市場,五合、北灣、東灣、東升7個產地蔬菜批發市場,與全國150多家批發市場建立了通聯關系,與50多個農貿市場保持經常性的購銷聯系,有一批3000多人的銷售大軍活躍在全國各地,產品運銷西北、東北及東南沿海地區,并出口哈薩克斯坦、韓國、日本等國家,為我縣的農產品暢銷打開一條綠色通道。全縣現有各類農產品交易市場36個(其中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9個),各類農產品購銷網點165個,農產品銷售信息服務部和代辦點遍及各村社,全縣農產品流通已形成 “公司+基地+農戶”、“協會+基地+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各流通組織與農民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使農產品在第一時間到達全國各需求市場,既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和品質,又解決了消費者買難和農民群眾賣難的問題,實現了消費者、流通組織和農民群眾共雙贏局面。
甘肅北方菜業有限責任公司是靖遠縣委、縣政府為做大做強蔬菜支柱產業,在瓜果蔬菜批發市場改制轉型基礎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組建成立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注冊資金1200萬元。為實現建大龍頭、帶大基地、辦大市場、興大產業的戰略任務,公司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與產品為重點,優化組合生產要素,堅持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規?;ㄔO、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籌建集科研開發、生產經營、儲藏保鮮、包裝加工、出口貿易、運輸銷售于一體,產供銷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的北方菜業股份集團公司,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提高農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力爭把靖遠建成甘肅最大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北菜南運、西菜東調的生產區。公司經營范圍是:開展蔬菜瓜果、農副產品、生產資料的批發運銷業務,進行瓜果蔬菜科研開發、儲藏保鮮、包裝加工、代辦貨運、代理結算、信息咨詢、物流配送、交易服務和脫水凍干蔬菜的對外貿易業務。公司下屬的靖遠瓜果蔬菜批發市場始建于1992年,1999年被甘肅省白銀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全文明市場,2000年被確定為農業部定點批發市場,2002年被中國蔬菜流通協會評為定點市場,是甘肅省最大的瓜果蔬菜產地批發市場,也是農業部農產品信息網的信息采集點。市場占地面積90.3畝,注冊資金1200萬元。主要設施有停車交易場地3.3萬平方米,鋼架玻璃鋼瓦交易大棚5座,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商用單面樓8棟218間,建筑面積4479平方米,300噸恒溫庫一座,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30-40噸電子秤2臺,5-10噸電子秤8臺。市場現已形成集商品集散、倉儲保鮮、加工運輸、信息咨詢、配送服務于一體的營銷體系,已與國內150多家市場建立了通聯關系,與全國50多家大型批發市場保持經常性購銷往來,吸引了靖遠及周邊地區廣大菜農和運銷大戶在此交易,已成為一個區域性瓜果蔬菜集散中心。上市瓜果蔬菜40多個大類,100多個品種,主要銷往內蒙、寧夏、陜西、青海、新疆、四川、重慶、上海、福建、廣東、東北等省市及周邊地縣,年交易量1.8億公斤,交易額1.4億元。
靖遠縣眾鑫蔬菜種植購銷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于2011年6月在縣工商局注冊登記,在業務上接受縣農經站的指導和監管?!掇r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布實施,使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截止目前,全縣已注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350家,其中種植購銷類190家,養殖類160家,組建了蔬菜種植購銷和畜牧養殖銷售專業合作社兩個聯合社,入社農戶8000多戶,帶動農戶20000多戶,基本形成了覆蓋蔬菜、林果、畜牧業等主導產業的合作社,對促進我縣農產品市場流通、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積極作用。
靖遠縣隆慶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于2011年7月6日在靖遠縣農牧局成立,7月13日在縣工商局注冊,注冊資金3501萬元,辦公地址在靖遠石油公司辦公樓二樓,聯合社由種發武等17位理事長組成理事會,現有理事17位,會員114位,主要從事對全縣個合作社的生產服務工作。聯合社位于靖遠縣城,擁有強大的人資力量和雄厚的物資籌備,有畜牧業研究生2名,專業畜牧獸醫師5名,專業畜牧技術員12人,聯合社受省、市、縣農牧局各級領導的關心和銀行的大力支持,完全有能力管理和率領全縣個養殖合作社的脫貧致富和發展壯大。
靖遠縣隆慶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涉及到全縣個養殖合作社在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信息的指導與服務,突出對技術的指導、信息的引導,特別是對飼養管理、良種引進、疾病防治及市場銷售的服務。為了把全縣的養殖業做大做強,聯合社牽頭經營管理,在“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下,產權明晰。定期召開理事會和會員大會,各項記錄健全。建立了規范的財務制度和完善的收益分配制度。聯合社本著“公正、公平”,的工作理念,使全縣養殖業不斷壯大,逐步形成全市乃至全省養殖產業的排頭兵。
(二)主要做法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由縣政府牽頭,組織發改局、農牧局、農辦、蔬菜局、商務局、供銷社及工商、稅務、鐵路、公路等有關部門成立了鮮活農產品運銷領導小組,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積極開展工作,從業務指導、資金扶持、稅收優惠、市場準入等方面給予支持,形成各部門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的農村商品市場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為我縣農產品的銷售和運輸提供組織保障。
2、突出產業優勢,健全市場體系,規范流通秩序。我縣立足資源優勢,突出特色產業,重點發展特色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積極構筑農產品銷售平臺,提高農產品流通輻射能力,先后興建了蔬菜瓜果批發市場、羊羔肉市場、高灣瓜類市場、大蘆瓜果洋芋批發市場、蒙家坪蛋禽批發市場等一批特色商貿市場。同時建立健全了農產品流通市場體系建設的有關制度,消除不利于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各種制度性障礙,規范了農村各類市場的建設、交易和管理,制定并完善了各類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防止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為維護農產品流通秩序,縣農牧局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和工商局市場管理科嚴厲查處不正當交易和競爭行為,打擊欺行霸市、強買強賣等不法行為,健全市場投訴受理機制,保護廣大經營者和農民群眾合法利益。
3、培育龍頭企業,發展中介組織,加大扶持力度。積極發展以農民為主體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了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大型涉農流通企業,引導和鼓勵連鎖企業建設與改造農村流通網絡,支持和鼓勵農民在自愿的基礎上組建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幫助成員了解掌握市場動態和信息,指導生產,統一組織推銷產品。省財政每年都在我縣安排農業產業化財政專項資金,用來扶持和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完善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和現代物流體系。提高農產品交易的科技含量和農產品流通效率。我縣各級政府也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建設冷藏、低溫倉庫、運輸為主的農產品冷鏈系統,推動批發市場改造、規范和升級。促進農產品流通的規模化。
4、培育新型農民,強化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的人才支撐。建設現代農業,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體系,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因此,要充分發揮和利用好農村的人力資源優勢,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源開發投入,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為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進而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智力支持。近年來,靖遠縣通過農業實用人才技術培訓、陽光工程等項目實施,培養出一批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帶頭人,為建設現代農業,發展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物流產業奠定更為廣泛的人才基礎。
5、加強監督管理,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標準體系。
認真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不斷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嚴格農產品質量,提高農產品競爭力。我縣已在縣農技中心、蔬菜批發市場、大壩示范園區及蔬菜主產區建成蔬菜質量檢測中心(站),強化農產品質量檢測、監測能力建設,突出產地環境監控、投入品質量監管、生產技術規范、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市場監測等關鍵環節,形成了從田間到市場的全過程控制,運轉高效、反應迅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擴大監測品種和范圍,及時發布例行監測信息,2010年共抽檢蔬菜樣品268份,質量合格率98.9%。加快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圍繞農業標準的制定、修訂、實施與監督等關鍵環節,在重點地區、品種、環節和企業,加快推行標準化生產和管理;對農藥、獸藥要實行專營制度,對添加劑要規范使用制度,實施良好農業操作規范試點;加強農產品生產環境和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積極做好農產品產地認證工作,全縣已有茄子、辣椒、羔羊肉、雞蛋、西甜瓜等21種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證書。
通過上述情況介紹表明我縣有能力承載甘肅省“農校對接”工程的各項所需。
三、如何順利實施“農校對接”工程
對高校來說,控制成本以及保證食品的安全尤為重要,高校迫切需要長期、安全、穩定的農產品基地和高效的規?;锪髋渌腕w系。實施“農校對接”模式,將進一步推進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它不僅關系到學生食堂的伙食價格、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同時對促進農民增收,促進可追溯源頭的食品安全體系的建立,促進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的建立,促進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城鄉統籌協調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基本情況及實施“對接”方案
由靖遠縣農牧局帶領靖遠眾鑫蔬菜種植專業聯合社、靖遠隆慶養殖專業聯合、北方菜業社負責人在蘭州各高校經過一個月的考察商談我省各高校伙食管理基本情況如下。
1、伙食物資由學校后勤管理處在市場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的有蘭州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
此類院校我們按照學校的訂單提供品質優良、品種齊全、價格合理的產品,并能做到按時配送并隨時接受質監部門檢查和學?;锸彻芾砣藛T的監督。
2、后勤管理全面推向社會,集體灶房全部承包給個體經營戶伙食物資由經營戶自行在市場上采購、自主經營。伙食科只負責監督飯菜質量及價格,但學校有集中的倉儲設備但比較簡陋急需改進。如蘭州理工大學等。
此類院校我們已與蘭州理工大學簽訂伙食物資供應合同。由校方提供倉儲場地和供貨人員的住宿。在校方管理人員的協助下每天晚飯后到各食堂登記所需的伙食物資數量及品種。及時通知給合作聯社負責人及時配貨做成有“農校對接”放心食品標志的統一包裝并在包裝上標記清楚產地、數量、供貨電話。保證在次日上午7:00前送到學校并配送到各食堂。保證各食堂每天做飯的需要。
3、后勤管理全面推向社會,集體灶房全部承包給個體經營戶伙食物資由經營戶自行在市場上采購、自主經營。伙食科只負責監督飯菜質量及價格,學校沒有集中的倉儲設備。如甘肅蘭州交通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
此類院校在參照蘭州理工大學模式合作的同時,根據對接項目需要盡快建設藏儲設施。
(二)靖遠縣合作聯社在實施“對接”方案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1.加大鮮活農產品現代流通設施投入。加快應用農產品現代流通技術。當前重點是加強鮮活農產品冷藏冷凍設施投入,對進入高校的部分鮮活農產品試行強制性冷鏈流通,降低鮮活農產品損耗,保障鮮活農產品質量。
2.增強進入高校鮮活農產品加工配送能力。鮮活農產品高效物流配送是鮮活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重要環節,也是降低鮮活農產品損耗率,提高農產品增加值的重要途徑。支持有關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新建鮮活農產品配送中心、在現有基礎上增加鮮活農產品配送功能、發展第三方農產品物流配送等多種方式,建立與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及高校需求相適應的物流配送體系。
3.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強化鮮活農產品信息系統建設,廣泛推廣數字終端設備、條碼技術、電子標簽技術、時點銷售系統和電子訂貨系統等,進一步推廣品類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等現代管理技術。支持各地高校后勤行業組織盡快建立公開、公平的電子信息采購平臺,充分發揮電子商務訂單、配送一體化的優勢,引導高校源頭采購安全農副產品。通過電子信息技術,實現高校系統與有關方面業務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提高市場反應能力,建立鮮活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
4.擴大從農民專業合作社直采農產品規模。加快擴大從農民專業合作社直采鮮活農產品的步伐。廣泛宣傳和大力支持生產規模較大、質量安全水平較高、擁有自主品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向高校提供質量安全可靠的農產品,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鮮活農產品銷售規模的擴大。
5.建立“農校對接”渠道。依靠政府各職能部門協調配合,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型連鎖商業企業和高校,通過定期舉辦專場對接洽談會、產品展示推介會等形式,為有關各方搭建對接平臺,疏通對接渠道。
6、建立一個第三方的信息協作平臺。由該平臺負責收集各大農業基地和高校雙方的供求信息,合理調控農產品質量、品種和數量,起到物流中轉站的作用。否則,讓農校雙方一對一,自己尋找對方合作,結成直銷對象,存在很多難以逾越的困難。只有信息協作平臺才能有效解決各自難題,而這個信息協作平臺的建立應由政府有關部門出面牽頭組織來搞更合適。
“農校對接”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前途燦爛,對農校雙方依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這就需要農校雙方堅定信心,開拓創新,把“農校對接”嘗試繼續搞下去,絕不能半途而廢。其次農校雙方要互相寬容,顧全大局,主動讓利,比如在“農校對接”運輸成本誰來承擔的問題上,要有共擔風險的勇氣和魄力,不要只想著自己一方合適。只要農校雙方形成默契,達成共識,組成緊密的合作關系,就有可能實現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