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00平方公里的涇川大地上,活躍著一支以支撐“三農”,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金融力量,他們把有效的信貸資金用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遍布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角落,成為了涇川大地上一支耀眼的“金融勁旅”,它就是涇川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作為全縣營業網點最多、客戶資源最廣、業務規模較大的金融機構,涇川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在省聯社、平涼銀監分局以及當地黨政部門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以發展為主線,以改革為動力、以增效為中心、以規范經營、防范風險為重點,以助推新農村建設為己任,著力轉變經營模式和發展方式,全方位開展產品和服務創新,業務發展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呈現出了涇川縣信合事業發展史上的最好水平,走出了一條信貸支農、產業富民的新路子,取得了農民增收、社會增效、信用社增盈的可喜成果,做到了“上為政府分憂,下為農民解難”, 真正發揮了金融主力軍的重要作用。
這是一組令涇川縣農民倍感欣慰的數字:截至今年5月20日,全縣農村信用社各項貸款余額達96734萬元,其中:農戶貸款余額達93348 萬元,占各項貸款的96.5%,貸款總量位居全縣第一。農村信用社真正成為了農民發家致富的“錢袋子”,被當地農民親切地喚為“自己的銀行”。
這是一組令涇川農信全體員工驕傲的數字:截至今年5月20日,全縣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余額達138412萬元,較年初凈增14487萬元;較2008年底增加59523萬元;貸款增量位居涇川金融機構第一位,貸款戶位居全縣金融機構第一。
創新思路 支農惠民探新路
堅持服務“三農”,有為才能有位。近年來,涇川縣農村信用社認真履行支農、助農職責,創新信貸工作思路,不斷優化支農方式,加大支農信貸投放,全力滿足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資金需求。全縣農村信用社根據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類指導,量力而行,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的新農村工作原則和“草畜產業帶、優質果菜產業帶、沿312國道綠色產業聚集帶、涇河川區新農村建設示范區、涇河川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重點的農業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將信貸資金重點配置到“果、畜、草、菜”四大地方特色產業;支持“公司+農戶+基地”的高效農業經濟組織的發展,支持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經營向農戶聯合、產品聯合等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方向發展;支持以“市場帶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為內容的產業化生產體系的形成,以有效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支持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建設,支持農產品市場、信息、技術的融合和科技成果的轉化,不斷提升轄區農村經濟的層次與水平。2009年至2010年,全縣農村信用社累計發放支農貸款10.5億元,其中,今年1至5月份發放支農貸款10563萬元,小額信用貸款3241萬元,為全縣“三農”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充沛的資金支持,有效發揮了金融對地方經濟的助推作用。如今,涇川縣“果、畜、草、菜”等產業鏈齊頭并進,呈現出了良好的農業發展格局。
服務“三農” 支農貸款富農家
涇川縣自古以農立縣,農業牽動著全縣經濟發展的脈搏。多年來,一些農民希望致富的愿望與資金短缺的矛盾突出,始終處在“增收無業,貸款無門,致富無路”的境地。被當地農民親切地稱為“農民自己的銀行”的農村信用社,像一場“及時雨”,播灑在他們的心坎上,樹立了“新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典范。
——支持優質果品產業基地建設。果品產業是涇川縣的優勢農業產業,也是支農貸款支持的主導產業之一。今年,全縣農村信用社發放貸款5700萬元,支持農戶栽植果園12.4萬畝,育苗1.8萬畝,對12萬畝的果園進行了高接換優,并大力推廣了果實套袋技術,支持了優果工程的實施,提高了果品的質量。投入資金2457萬元,發展生態果園745戶3457畝,支持果農修建自然通風果品保鮮庫26座。
——支持蔬菜規模種植業發展。涇川縣農村信用社對全縣五里鋪示范園區的大棚蔬菜、涇川縣城關鎮的反季節溫棚蔬菜、王村鎮的無公害蔬菜基地等產業項目給予了大量的資金支持。累計發放蔬菜種植貸款3267萬元,支持蔬菜種植戶745戶,今年新增貸款749萬元,支持建成了大小溫棚476座,支持種植各類蔬菜41589畝,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762戶,目前,在信貸資金的支持下,無公害蔬菜種植正日益成為全縣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支持草畜產業發展。按照“規模種草+溫棚養畜”的模式,該縣信用社重點支持了以黨原鄉丁寨、樊家、永豐等地的溫棚養殖業,投入資金784萬元,支持1884戶修建溫棚牛舍678間、溫棚豬舍1445間,向黨原鄉丁寨村發放貸款403萬元,支持養殖戶339戶。目前,該村已形成仔豬繁育、生豬育肥、飼料銷售、生豬銷售、技術培訓五大產業服務體系。同時,支持建立了畜牧養殖科技示范園區和現代化的萬口仔豬繁育場,向紅河等鄉發放貸款562萬元,支持養殖戶修建牛棚772座。
小額信貸 “農”字招牌響當當
優質名果、規模養殖、現代農業產業園、小康住宅……所到之處,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無不與當地農村信用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小額信貸作為“三農”發展的堅實靠山,在涇川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農民是最善良、最講誠信和意氣的,農民沒有最大的困難是不會貸款的,小額信貸是解決農民資金需求的最好方法,我們通過創新工作思路,擴大支農資金規模,提高支農服務水平,延伸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發放工作的廣泛性”。涇川縣農村信用聯社主任解永成深有感觸地說。近年來,在省聯社和平涼辦事處的指導下,涇川縣農村信用社開展了以農戶信用等級評定、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為核心的農戶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以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規范普及為重點,在對農戶進行調查摸底、評級授信的基礎上,發給《貸款證》,農戶憑《貸款證》到柜臺辦理貸款,辦貸手續簡化,方便快捷。為了進一步提高信貸支持力度,在貸款授信額度上,該縣信用社增加了四星級和五星級客戶,將授信金額增加至10萬元和15萬元,目前,全縣評定四星級客戶31個,授信金額310萬元,五星級客戶60個,授信金額900萬元。同時,對一般戶的評級條件進行適度放寬,將授信金額分為2萬、1.5萬、1萬三個檔,擴大了可貸款農戶的覆蓋面,切實解決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截至2011年4月底,全縣已進行農戶評級的村215個,覆蓋面達到了100%;評級授信農戶58016戶,占全縣農戶總數的80%,授信總額達到13.7億元,累計發放農戶小額信貸3.8億元。
通過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推廣普及,有效解決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促進了農村信用環境的優化,濃郁了誠實守信的氛圍,有力地支持了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另外,由于小額農戶信用貸款手續簡便,給農戶貸款帶來了很大方便,不受時間、地點和信貸人員變動的限制,深受農戶的歡迎,不但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也解決了很多因病、因災和子女入學等農戶的短時困境。
隨著涇川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農村經濟的運行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出現了一批有特色產業、經濟發展迅速、村容村貌建設好、農民生活質量提高快的村。2009年以來。涇川縣農村信用社新一屆領導班子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參照縣政府確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重點建設村的工作規劃,制定信貸支農計劃,選擇社會信用環境好、形成經濟金融良性互動的黨原丁寨等10個村作為金融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以期發揮示范帶頭效應,推動全縣金融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快速發展。這10個村在農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充足的發展資金,每個村都形成了自己的優勢產業,經濟發展迅猛,村容村貌大為改觀,村民收入迅速提高,群眾信用意識得到增強,成為遠近聞名的新農村建設模范村,發揮了明顯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又逐年篩選,擴大支持覆蓋面,最終使全縣金融支持新農村示范村擴展到了18個,主要建設項目及產業為小康屋建設、果品、養殖業。有果品栽植面積21926畝,年產量10561噸,產值1678萬元;雞飼養量26.82萬只,豬存欄數6.4萬口,牛存欄數6152頭,養殖業年產值可達2070萬元;已經建有小康屋450棟。目前,18個示范村貸款余額10498.8元,人均貸款2970元,貸戶占比74.3%。金融在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建設中發揮了積極而明顯的推動作用。
小額信貸和信用工程的創建在成為聯系農民最好金融紐帶作用的同時也為信用社營銷貸款、支持地方經濟發展鋪平了道路。如今,在涇川縣,農民所用的化肥、農藥、籽種,到學生上學的學費,從經濟作物栽培到婚喪嫁娶,從小到幾百元大到上萬元,群眾都能從信用社“拿”到,化解了群眾的燃眉之急。正如涇川縣委書記宋全科所說:“涇川農村信用社為全縣全面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推進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作用不可低估,地位不可替代。”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涇川信合人支農、親農、助農的熱情為廣大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開辟了綠色通道。一組組幸福的數據和一幅幅感人的場景,不但折射出了該縣農村信用社的成長與發展壯大的軌跡,更凸顯著涇川信合始終堅持“立足農村、面向農業、服務農民”的“三農”服務宗旨。我們相信,在“精誠團結、頑強拼搏、敢為人先、敢于創新”的涇川信合人的不懈努力下,涇川農村信合事業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