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則是基礎的基礎。雖然我國糧食實現連續七年大豐收,但是今年北方的干旱再次給人們提了醒:糧食問題絲毫不能放松。
目前我國糧食生產基本能夠供給自足,近年來我國取消了農業稅,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大了種糧農民的補貼,不斷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上升。去年由于糧食價格上漲預期強烈,在一些產糧大省,甚至出現了農民“惜售”的現象。糧食價格的上漲,推高了農民種糧的意愿。
今年2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這是糧食最低收購價“連續4年上調”。糧食最低收購價的上調,有利于化解農民“惜售”心理,真正增加農民的收入。
然而,我們也看到,一邊是糧價上漲,另一邊卻是種糧成本的上升。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衛輝市唐莊鎮黨委書記吳金印指出,農業生產成本和農民日常生活成本的上升已快于糧價上漲帶給農民收入的增長。
當前中東政局不穩,推高了國際油價,我國今年也上調了成品油價格,與之關系密切的農資產品將會隨之“水漲船高”。種糧成本的上升,致使種糧相對效益下降,農民種糧熱情受到影響。目前種地收入僅僅占農民收入中很小的一部分,而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則成為農民年收入的重要來源。
為了我國的糧食安全,調動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成為首要任務,全國政協委員、新疆農業大學教授董新光建議,要使農民脫貧致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建議大幅度提高糧食價格,糧食價格提高幅度和補償要高于GDP增長速度。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華寶集團董事局主席林國文也主張提高種糧補助和收購價格。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投入擬安排9884.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4.8億元。繼續增加對農民的生產補貼,新增補貼重點向主產區、重點品種、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傾斜。同時也指出,繼續實施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每50公斤提高5元至7元,水稻最低收購價每50公斤提高9元至23元。這一安排,無疑給農民種糧送來了一個“定心丸”。
對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經濟學家們更傾向于采取大幅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這一措施,因為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真正有利于調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增加真正種糧農民的收入。國家統計局3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受糧食、蔬菜、棉花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農村居民農業純收入也相應增長。人均農業純收入1723元,增加226元,增長15.1%,增速同比提高10.1個百分點。
從宏觀層面來看,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還有利于理順價格關系,有利于擴大內需。從國際糧食市場來說,也有利于抵御國際糧價上漲對我國的沖擊。
在面臨物價上漲的壓力下,今年我國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體現出政府重視對農民利益的保護。由于市場均價大幅高于最低收購價,最低收購價上調對糧價上行的推動作用有限,因此對我國物價的上漲不會產生很大的壓力。
然而,我們也看到,在當前物價上漲壓力不減的背景下,快速提高糧食收購價格也面臨很多的問題,尤其要考慮我國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
全國政協委員、鄭州市副市長龔立群認為,保證糧食增收,一是要依靠科技,二是要依靠投入,但目前在投入問題上還是不夠集中,糧食價格不可能大幅增加,即使增加也會被成本的增加所抵消。
因此,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不能僅僅指望國家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還要多著力。
其中鼓勵農村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針對我國農民經營耕地規模較小,一些農民不愿種地的情況,發展現代農業,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下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有助于鼓勵農業生產集約經營,發展現代農業,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此外,農產品流通體系也需要加快建立起來,使農副產品盡快轉化為商品,改變當前農民與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狀況。同時,如何尋找合適的方式,增加農民對糧食的議價權,也是應該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