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添加時間:2011年01月04日
雪霽天晴,驅車前往全省新一輪新農村建設試點縣山丹,一下車,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2010年,山丹縣新農村試點建設工作確定的6個方面15大類35項具體項目都已落地開花,全部或超額完成了年度建設任務。已完成投資6.27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3.88億元的161.6%。全縣18個試點村完成投資2.18億元,占計劃投資2.08億元的104.8%。
能人帶動 異軍突起的創業園區
東門村口,歡迎考察歸來的橫幅還沒取,村民說村支書徐逢林自己墊資,領村里106名黨員群眾坐飛機去華東五市考察剛回來。陳戶鄉東門村是2009年的試點村,就在那一年,村里發生了很大變化,樓、路、渠都有了,村里還有了磚場,農民種地壓磚兩不誤。2010年徐逢林計劃用3年時間在村上的5000畝荒地里建成長城驛高新農業示范園區,建三個基地和兩個高效示范園區,今年平整出的3000畝地里旱地西瓜、飼草玉米還有油葵制種已經初見效益。
新農辦副主任張永盛介紹,能人多是山丹的一大特點??h上制定出臺了《山丹縣關于實施能人帶動戰略推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意見》,將善于管理的“帥才、將才、干才”請進村班子,充分發揮帶動一片,致富一方的效用。
山丹在全縣范圍內實施以1個北部灘能人創業長廊建設,3個現代農業基地包括萬畝寒旱區精品農業、瞭高山現代草畜業、山丹農場現代設施農業,6戶現代企業,9個農業創業園為主要內容的 “1369”全民創業工程,支持農民創業致富,形成能人帶動創企業、幫助群眾創家業、激勵干部創事業的全民創業格局。
土地流轉 規模經營風生水起
在位奇鎮土地流轉服務站,記者看到大廳的信息欄里,清楚地記錄著出讓土地和尋求土地的信息,以及最新成交量。用經管局副局長李鳳武的話說,政府搭臺,能人唱戲,我們搞好服務。“縣有中心、鄉有站、村有服務點”三級服務體系,按照“流轉形式多樣化、運行方式市場化、運作程序合法化、流轉合同規范化”的要求,實行技術干部蹲點指導制,及時幫助解決土地流轉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2010年全縣流轉土地面積達到100641.8畝,占總播面積的五分之一以上,居全省首位。四成的農戶加入其中,尤其是租賃種植,從2009年到2010年,面積增加6萬多畝,增長近7倍,成為全縣土地流轉的主要方式。特色產業優勢凸顯,“訂單”農業迅猛發展,同時有力地推廣了農業生產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應用。
土地流轉這個齒輪在新農村建設的支點上迅速轉動起來,大部分農村勞動力變成了復合型農民和產業工人,優化了農民就業增收結構。今年全縣輸轉勞動力5.99萬人,其中有組織輸出3.55萬人,向境外輸送勞務人員1013人,預計實現勞務收入5.1億元。境外輸出勞動力占全縣富余勞動力比例達到1.86%,居全省之首。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5405元,比上年增加586元。
集體經濟 與城里人比肩的幸福生活
蘆堡村如今樓房林立,草坪、戲臺、廣場、影劇院一應俱全,全村實施電子安全監控。村支書張有澤說,村里有了錢,娃娃們的學費,獎學金,村民醫保費,部分村民的養老費,耕地補水費,以及村里的治安費等等,村委會全部埋單。
蘆堡村是兩輪新農村建設試點,當別的村還在搞基礎設施建設時,蘆堡村先人一步。興辦起青海磚廠、亞麻廠、蘆堡磚廠和麻屑板廠4家實力較強的集體企業,總資產達到1400多萬元。
2009年,全村集體積累突破1000萬元,集體經濟年純收入達到160萬元。初步形成了勞務、建筑、建材、亞麻、貨運五項支柱產業,同時,還輻射帶動周邊5個鄉鎮44個村1700多農戶。當其他村開始大規模輸轉勞動力之時,蘆堡村已經開始有組織地輸轉車輛和機械,全村每年輸出大小運輸車輛和出租車290輛,裝載機和挖掘機等大型動力機械30多臺,輸出總動力達到2.3萬馬力以上,是全縣平均水平的10倍。
集體企業的發展和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為村上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全村改圈、廁、改院率達到90%,街道四化率達到100%,通車、通水、通電、通郵率達到100%,閉路電視、程控電話、自來水入戶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