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甘肅日報 |添加時間:2010年12月31日
冬日的一天,張掖市甘州區居民李惠民步行約1公里的路程,來到我省首家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張掖市潤泉湖公園散心。看著園內蘆葦叢生,亭臺有致,老人感慨地告訴記者,公園所在地以前被稱為北湖,說是湖,其實就是一大片沼澤地、鹽堿地,垃圾成堆,污水漫溢,現在這里經過政府逐步治理、修建,成為一個占地2.6萬畝的國家級濕地公園。如今,濕地日益成為張掖的新名片和獨特優勢。
張掖地處河西走廊中段,獨特的氣候和環境條件,孕育了類型多樣的濕地資源,全市濕地總面積21萬公頃。張掖市委、市政府以獨到的眼光看到了濕地蘊含的資源優勢。2008年7月,市委提出“舉特色旗、打濕地牌、做水文章、立生態市”,把生態建設作為提升城市新形象和競爭力的抓手,以濕地保護為引領,建設生態張掖,并調整了濕地保護與恢復建設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任組長。2010年,張掖市圍繞“順應自然,建設生態張掖,塑造張掖新形象”的總體部署,將黑河濕地保護工程列為全市“十大工程”之首,舉全市之力組織實施。
今年10月,我省首家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張掖市潤泉湖公園揭牌。公園占地6.2萬畝,其中濕地2.6萬畝。過去因利用和管理不善,這片濕地被分割成不相連的污水池、蘆葦蕩、垃圾場,湖沼池塘內垃圾遍布,臭氣熏天。為了重現濕地生機,張掖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濕地公園,力求恢復“戈壁水鄉”、“甘州城北水云鄉”的如畫美景。通過整理濕地、水系疏浚、退耕還濕地、植被補植、非機動車道和觀景棧道建設,形成連片整體性濕地景觀。據介紹,后期還將在園內建設大片保育區,為水生動植物提供庇護所,建成鳥的天堂。如今,雛形初現的濕地公園已成為張掖生態建設的地標性工程。依托濕地建設的占地1.1萬畝的濱河生態新區,目前已完成道路基礎、水源涵養、景觀綠化、防洪堤壩等建設,與張掖市老城區、國家濕地公園及西部新城區緊密相連,使張掖城市布局呈現“一體兩翼”新格局。
與此同時,在高臺黑河流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基礎上,擴大到甘州、臨澤、高臺三縣區黑河干流的60.5萬畝濕地,合理劃分緩沖區、實驗區和核心區功能,建立了“甘肅張掖黑河流域國家級濕地保護區”。在肅南明海、民樂童子壩河、山丹馬營河建立了濕地保護小區,對連片濕地進行有效保護。
隨著濕地保護工程的推進,張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也有力帶動了城市建設、旅游業的發展。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全市旅游接待人數、旅游綜合收入逐年攀升,2010年1月—10月,旅游人數達17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8.33億元,旅游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日益彰顯。張掖市環保局副局長郭秉堂告訴記者,2010年,張掖全年空氣優良天氣達到92%以上,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明顯減少,沙塵暴明顯減少、減弱,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的濃度也在逐步降低,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責任編輯:郭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