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在线观看/nba太阳vs快船/排球比赛口号/竞彩足球的注意事项 - 费沃斯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管理專區
供求檢索:     產品追溯:  
首頁合作社供求信息合作社軟件資料下載問與答關于我們
新聞動態頭條新聞合作社網站新聞聚合 公告欄
>?服務項目
>?甘肅特產
>?合作社使用效果集錦
聯系我們北京:010-82609686
甘肅:0931-2113269
QQ312443213(總監:杜先生)
頭條新聞首頁 >> 新聞動態 >> 頭條新聞 >> 頭條新聞

促進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10-12-16 11:20:15閱讀次數:2495打印返回
促進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來源:張紅宇|添加時間:2010年12月16日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對促進“十二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謀劃“十二五”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必須從國民經濟發展全局出發,準確把握形勢變化,在關鍵問題和主要任務上花力氣、求突破。

  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與任務

  我國農業農村經濟近年來保持著良好發展勢頭,糧食生產實現了1958年以來的首次連續7年增產,農民人均純收入有望實現連續7年增長6%以上。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向好的形勢,為實現全局發展目標奠定了較好基礎,使“十二五”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一是政策體系更加健全。“四取消、四補貼”、最低收購價、大縣獎勵等強農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二是發展基礎更加牢固。農業物質裝備水平顯著提高,2009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到8.89億畝、49%和51.5%,農業組織化程度穩步提高。三是支撐力量更加強大。去年,全國財政收入接近7萬億元,外匯儲備達到2.4萬億美元,“十二五”時期農業的外部帶動力量將會更加強大。四是發展環境更加優化。“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方面關心農民、支持農業、關注農村的氛圍十分濃厚。

  與此同時,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國內和國際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十二五”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必須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十二五”時期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將繼續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和城鎮規模擴張將促使農產品需求剛性持續增長。面對不斷加大的供給壓力,農業發展面臨著農村勞動力素質結構性下降、耕地和水資源約束加劇等突出問題,需要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以更好地支撐工業化、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必須加快農民增收步伐。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最大的潛力在農村。但目前農民收入水平偏低、結構不優、波動脆弱的特征十分明顯,消費能力有限。“十二五”時期,需要在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調整和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的過程中加快農民增收步伐,遏制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勢頭,增強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必須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近幾年農村面貌雖然發生了較大變化,但農村發展滯后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村道路、供水供電網絡等基礎設施條件仍比較落后,教育、醫療、社會保障與城市居民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十二五”時期是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關鍵時期,必須加大對農村公共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農業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必須切實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些發達國家把加強農業作為重要的戰略突破口,將農業定位為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將對未來國際農業發展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十二五”時期,面對日趨復雜激烈的國際農業競爭,我們既要堅持對外開放,又要從戰略高度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千方百計確保糧食安全,做強做大國內優勢農業產業,切實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

  “十二五”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

  “十二五”時期,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需要特別關注以下重大問題。

  盡管支持保護農業的氛圍日漸濃厚,但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的任務仍然艱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還不完善,帶有城鄉二元結構特征的利益取向尚未根本調整。從投資結構看,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慢于城鎮,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很小且增長緩慢。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農業占比僅為3.1%。從財政支持看,“三農”投入歷史欠賬太多。而且,資源要素流出農村的趨勢還在繼續,“三農”多元化投入機制尚未建立。2009年我國土地出讓收入約1.42萬億元,但耕地補償機制尚不健全。由于農業比較效益低,帶動經濟增長和就業增收的能力偏弱,農業很容易被邊緣化。

  盡管糧食實現連續增產,但維持農產品供求平衡的難度依然很大。繼續保持糧食增產的資源環境壓力加大。2009年,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75%的13個糧食主產區,水資源總量僅為全國的39%,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7%。農民種糧行為發生重大變化。近年來糧食生產成本剛性上升,2007年—2009年水稻、小麥、玉米價格年均上漲7.1%,而總生產成本年均提高11.7%。2009年,農民來自種植業的收入比例下降到29.1%,糧食生產兼業化、保口糧、粗放經營的現象比較明顯。“十二五”時期,糧食問題的核心仍是保供給,需要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在統籌協調中實現綜合平衡。

  盡管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趨勢仍未改變。2004年—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7%,高出農民收入增幅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3.21∶1擴大到3.33∶1。在農村內部,農戶之間、區域之間的農民收入差距較大。2009年,上海市農民人均純收入是甘肅省農民的4.2倍。因此,需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加農民收入,遏制城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盡管農村勞動力還有富余,但職業農民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農村勞動力總量過剩和結構性短缺并存將成為常態。2003年—2009年,40歲以上的農業勞動力的比重由57.7%提高到67.8%。我國農村勞動力中受過短期職業培訓、初級職業技術教育培訓、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分別僅占20%、3.4%、0.13%,而發達國家農村勞動力接受過職業培訓的比例在70%以上。隨著農村勞動力繼續轉移,農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矛盾還會加劇。特別是高素質的職業農民嚴重短缺,制約著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現代化進程。

  盡管農業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但農業的國際競爭力還不夠強。從貿易結構看,2004年農產品貿易逆差為46億美元,2008年猛增到181.6億美元。特別是園藝、畜產品等優勢產品出口頻頻受阻,而大豆、棉花、食糖等資源性大宗農產品進口急劇增加,農業比較優勢還未得到充分發揮。此外,國外資本通過并購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控制種業研發、布局糧食收購市場等多種方式進入我國農業產業領域。

  盡管農村改革力度不斷加大,但關鍵領域改革仍然滯后。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不完整,征地制度改革滯后,農民土地權益得不到妥善保護。部分地區探索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試點、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等,也對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在農村金融改革方面,扶持政策還難以調動商業金融機構的支農積極性,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育相對緩慢。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確,我國開展信用合作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合作組織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

  促進“十二五”時期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十二五”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應始終圍繞促進城鄉統籌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這個中心任務展開,在保供給、強基礎、轉方式、拓功能、遏差距、促開放六個方面有所突破。保供給,就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農產品總量增長、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的要求,千方百計確保農產品供需平衡。強基礎,就是著眼于中長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下大力氣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培養造就職業農民,不斷強化農業基礎地位。轉方式,就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努力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把農業發展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的軌道上來。拓功能,就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拓展農業在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和能源替代等方面的新興功能。遏差距,就是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中心任務,遏制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開放,就是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改善要素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

  完成“十二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目標,必須重視兩大政策取向:一是進一步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充分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協調城鄉、工農關系,是未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基本方向。應進一步完善稅收、補貼、價格與民生政策,著力構建適應形勢發展要求、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二是注重面上政策與區域政策的協調配合。我國已初步形成了新時期支持保護農業的政策體系。“十二五”時期應在繼續完善面上政策體系的基礎上,注重健全完善區域性政策體系,進一步增強農業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主要包括: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力爭在良種培育等關鍵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核心是培養職業農民;以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為突破口,提高農業集約化水平;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積極應對極端氣候變化的新挑戰;深入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推動農業保險事業大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擴大農村社會保障覆蓋面;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協調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

責任編輯:王美榮

 

最新評論
發表評論
  • 登錄名:    密碼:    驗證碼: *    

友情鏈接
? 管理中心? 甘肅靖遠農經信息網? 渭源農經信息網? 定西市農經信息網
? 白銀市農經信息網? 七里河農經信息網? 榆中農經信息網? 安定區農經信息網
? 甘州農經信息網? 敦煌市農經信息網? 天水麥積區農經信息網? 武山縣農經信息網
? 平涼涇川農經信息網? 慶陽慶城農經信息網? 酒泉市農經信息網 
天津市河北區千鄉云創軟件開發工作室

版權所有:天津市河北區千鄉云創軟件開發工作室
津ICP備17003424號-1 津公網安備 12010502100438號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