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甘肅日報|添加時間:2010年12月15日
隆冬時節,走進全國梯田模范縣莊浪縣,農戶院內掛滿了豐收的喜悅,金黃色的玉米棒、紅艷艷的辣椒交相輝映,農民的笑容里寫滿幸福。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這里的一樁樁新鮮事。
山區的農民用上了地暖氣
柳梁鄉陳山村地處莊浪縣北部山區,這里是莊浪縣最早實現梯田化的鄉,地平了,糧食產量年年上臺階,農民的生活好比芝麻開花節節高。用年已65歲的農民柳吉昌的話說,咱現在的日子是油餅蘸蜂蜜,香在嘴里甜在心里。
去年,老柳和村上的老鄰居一樣,搬進了新農村建設的新居。有電、有水、有沼氣的8間新房子建好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城里打工的兒子還把地暖氣安裝在了新房里。老柳對記者說:“你看這天氣馬上就要到寒冬臘月了,我家房子里卻暖和得像春天。”老柳家冬天不燒爐子的消息,像風兒一樣吹遍了全村,引得左鄰右舍都來參觀。現在,這個曾經的貧困村家家住上了新房子、喝上了自來水,用沼氣做飯、照明,還開始逐步用上地暖氣了。
山上的牛吃上了甜玉米
說起養牛的事兒,養了一輩子牛的柳梁鄉河灣村黨支部書記蒙生清有說不完的養牛經。最讓他得意的是,今年全村的牛全部吃上了青貯的甜玉米。
秋天的時候,全村的800畝全膜玉米吐穗結棒了,村民們心想這玉米畝產750公斤沒有一點問題,秋糧豐收了,玉米的價格好,在市場上能賣個好價錢。有了錢咱買飼料養牛,到年底出欄,咱這養牛專業村農民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沒想到的是,縣上號召村民青貯秸稈飼料,今年與往年不同,連青玉米棒子一起青貯,讓牛也吃甜玉米棒。許多村民想不通,向前來做工作的主管農業的副縣長王合業、縣畜牧局局長鄭海提意見:這糧食不能這么糟蹋。王合業、鄭海帶著技術人員給村民們舉辦了養牛培訓班,專門介紹青貯玉米棒的好處。他倆給大伙算了一筆賬:種植玉米本身就是給牛做飼料的,大伙把玉米棒從地里收回來,晾曬、剝粒,再磨成飼料,費時、費工。玉米棒青貯后,糖分足、口感好,牛愛吃,長膘快,養牛周期縮短了,這錢不是好賺了嗎?隨后,王合業、鄭海又3次進村入戶,給大家推廣青貯技術。
燈不撥不亮,賬不算不明,村民們明白了,一下子青貯了6800噸甜玉米和秸稈。養牛大戶張江江說,牛吃上了青貯的甜玉米,上膘快,到年底,全村家家都有出欄的牛。
鄭海告訴記者,今年莊浪縣65%的玉米秸稈都帶棒進行青貯,8萬頭牛吃上了甜玉米。
山里的田成了旅游景點
田還是那塊田,地還是那塊地,可如今這田、這地,成了城里人旅游的新景點。
去年,莊浪縣委、縣政府提出梯田深層次開發利用的構想,通過挖掘梯田農耕文化,推進梯田旅游產業快速發展。
趙墩鄉是莊浪縣第一個實現梯田化的鄉,鄉上依托7200畝梯田搞起了生態旅游。堡子溝流域的29座依梯田而建的水壩,猶如散落在大山里的明珠,熠熠生輝。水面養魚、養鴨,梯田栽果樹,依山而建的亭臺樓閣等人文生態景觀吸引了不少游人。2008年,非洲25個國家的農業專家和政府官員曾前來考察。近兩年來,省內外不少游客節假日前往趙墩鄉堡子溝流域旅游觀光。王堡村黨支部書記王連喜說,過去修梯田是為了吃飽肚子,如今梯田又成了生態旅游景點,在夏天旅游旺季,來堡子溝流域旅游的人絡繹不絕,農民也依托旅游資源,準備開辦農家樂,讓山里的田成為旅游景點。
莊浪縣縣長趙小林說,目前莊浪縣利用百萬畝梯田資源,精心打造10大梯田旅游景觀。今年,全縣梯田和云崖寺兩大旅游品牌給旅游業帶來4000萬元的收入,旅游人數達到30萬人次。
責任編輯:王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