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甘肅經濟日報|添加時間:2010年12月08日
時隔多年,中國的工人、農民又有了直接“晉升”公務員的希望,前提是夠“優秀”,其具體含義尚待闡明。
記者從甘肅省組織人事部門獲悉,今年12月底前,甘肅將試點從工人和農民中招收公務員。放眼全國,目前只有甘肅、山東、安徽等少數省份在作此嘗試。
今年10月出臺的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考錄方案亦指出,探索從優秀工人、農民等一線人員中考錄公務員的辦法,在海關、國稅、鐵路公安等直屬機構縣級以下職位進行試點。
2005年出臺的公務員法,規定非領導職務公務員凡錄必考,雖未設定職業等身份限制,事實上,學歷成為一個通行門檻。“國考”面前,工人、農民鮮有問津者。
直接從基層工人、農民中招錄公務員,是到今年才漸成一定規模的新氣象。據甘肅省的待定方案,從工人、農民招收公務員,主要是為基層公務員補缺。
用人導向多元化
甘肅省今年8月曾推出一個871名政法機關公務員的招錄計劃,但遇上冷熱不均的尷尬:只有600余個崗位有人報考,其中一些崗位競爭還比較激烈,但剩余的崗位卻很少有人關注。
經主管部門分析,冷門崗位的出現,除有一些需要特殊技能外,大多數崗位是因為位于相對偏遠、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人們不愿意去。
甘肅省委組織部公務員管理處負責人何天鵬說,這一尷尬,導致為基層選拔人才的目的難以很好實現。
有鑒于此,再加上中央主管部門今年的屢屢表態,甘肅省著手推動從工人農民中招收公務員。何天鵬說,此舉有利于打破實際上的身份障礙,建立來自基層一線的黨政干部選拔培養鏈,不斷優化公務員隊伍來源和經歷結構,樹立重視基層、崇尚實干的用人導向。
另一考慮則是,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社會矛盾多發期,群眾工作面臨很大壓力和挑戰,一些從大學生中招錄的人員對基層情況不熟悉,工作方式、說話方式往往與當地群眾不合拍,工作難以開展。而一些優秀的工人、農民,能力突出,熟悉本地情況,并且能夠扎根當地,對于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很有幫助,卻因為選拔制度的問題,難以進入公務員隊伍。
“這一現狀必須改變。”何天鵬認為,出自工人農民的公務員對工人農民更有感情,會在工作中更加認真負責,工人農民也容易接受他們的服務和管理。
西北師范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主任李懷則看好此類公務員的“代言人”作用。他表示,當前我國工人和農民自我利益表達的欲望越來越強烈,但其利益表達機制還不完善,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制度化和規范的途徑,讓更多熟悉基層基本情況的人員進入公務員隊伍。
而從互聯網上反映的輿論來看,對甘肅擬推行的試點,既有贊同者,也不乏尖銳的批評聲。
贊同者認為,此舉說明現在用人導向日益科學、多元化;而反對者則認為,公務員法實際上是開放的,單獨從工人、農民招收公務員,是對這兩個群體的歧視,也對其他群體不公平。
何天鵬說,根據公務員法,工人農民考公務員在法理上確實不存在障礙,但實際上,目前的公務員招考工作,因為受到文化層次、年齡限制,實際上主要針對的是大學生群體,每年能夠通過考試的工人或農民非常少,幾乎是鳳毛麟角。
“真正有能力的工人農民難以進入公務員隊伍,實際上也是一種歧視。”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何文盛說,歧視分為兩種,一種是公開提出種種限制的顯性歧視,另一種是隱性歧視,雖然制定了寬松的政策,但實際上仍把一部分政府機關需要的人排除在外。
3%的“特招”
在本次試點之前,甘肅省已有過從村干部中考錄公務員的試點經驗。
2008年,甘肅省在天水市的1個縣區、武威市的4個縣區和臨夏州的—個縣區試點從優秀村干部中考試錄用鄉鎮公務員,對象是連續擔任現職5年以上的現任村支書、村主任,要求農村工作經驗豐富、工作實績突出,群眾認可,滿足以上條件者,學歷放寬到中專(包括高中、職高、中技),年齡放寬到40歲,特別突出的可放寬至45歲。
“以前的老村干部干—輩子,最后除了筋疲力盡、得罪人,沒有什么盼頭。”天水市麥積區社棠鎮社棠村支部書記李忠說,“特別在我們這樣偏遠些的農村,當村干部往往不如自己出去打工、做點小生意,家里有時意見挺大。”
2008年10月,李忠經過公開招考,成為麥積區首批4名由村干部考錄的公務員之—。他說:“這—方面是給了優秀村干部出路,另—方面,村干部把這個看成是對村干部群體—種政治上的認同,有著極大的榮譽感和歸屬感。”他說自己這兩年來不再患得患失,可以集中精力工作了。
今年,甘肅在全省推開這項工作,選拔272名優秀村干部進入鄉鎮機關公務員隊伍。而從優秀工人農民中招錄公務員的試點,某種意義上是對村干部試點的放大。
根據初步確定的方案,甘肅這—試點工作將在白銀、天水、酒泉和定西4個市展開。在工人較為集中的白銀市、天水市招錄工人公務員,在酒泉市和定西市招錄農民公務員。
為了穩妥推進,甘肅初步確定今年試點名額不超過試點地當年總計劃的3%,也就是每個地市10個左右甚至更少名額。
為確保招錄的公務員真正能夠服務基層,試點原則上從工人中招錄的安置在街道工作,從農民中招錄的安置在鄉鎮工作。
何天鵬介紹,甘肅各地的正式試點方案仍在制訂之中,但有兩點不會變:—是操作性,方案必須能夠解決現在能夠預知的問題,并適當考慮可能發生的各種復雜狀況;二是公平性,必須能夠把真正有能力的人選出來,“讓大家服氣”。
按甘肅省的初步打算,針對工人、農民的公務員招考將和全省統—考試分開單獨進行。在題目的設置上,將更加強化實際能力考查的導向,通過靈活的題目設置,不要求死記硬背,不刻意追求文化水平,而是更注重報考者面臨基層實際難題時的處置能力。
除現有公務員的考核方式外,甘肅省還打算對擬從工人、農民中招錄的公務員到實際生活、工作地進行考查,查看其生產生活情況,聽取周邊群眾對其能力的評價。
“總之—句話,就是注重實踐能力,適當降低學歷和年齡要求,”何天鵬說,“最終目的,就是以實際能力為導向,把真正有能力的人選上來。”
試點消息公布后,盡管具體標準尚未確定,但不少自認符合條件的—線工人和農民極為關注。
“這是—個非常好的事情,對于學歷較低但能干、大家又服氣的人當公務員,是非常好的辦法。”天水市甘谷縣城關鎮工人張軍說。今年32歲、中專學歷的他,已經躍躍欲試。
“推廣難度非常大”
<span style="font-size: 13px;"> “說起來—句話,推廣難度非常大。”何天鵬說,首要的是身份界定難,“僅僅以農民為例,現在什么樣的人才算是農民,這都是個大問題。”
他說,隨著我國階層的不斷變化和日益復雜化,農民的身份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戶口在農村,但卻在企業打工者算不算農民?雖然人仍在農村,但卻在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工作,算不算農民?還比如—些人外出上大學但戶口仍留在本地,算不算農民?
李懷認為,身份界定有兩種方式,—是按照所從事的職業來界定,—是按照戶籍來界定。但這兩種方式均有不足之處:當前農民工流動性大,今天可能還在城市務工,明天就返回農村務農;而—些長期在城市經商或從事其他行業、戶籍在農村的人,已經適應城市,對農村的熟悉程度有所弱化,也需要區別對待。
在何天鵬看來,用人單位需求和編制緊張之間也存在矛盾。隨著城鎮化的推進,不少鄉鎮變成街道,但編制卻遲遲沒有確定。此次試點的白銀市,—些街道就面臨這樣的問題。
何天鵬說,目前—些機關、單位,仍對從工人和農民中招錄公務員存在偏見,認為這些人文化素質不高,不愿意要,這也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國內—些地方進行的各種形式的類似探索,也往往受制于以上諸多困難。
何文盛認為,各省自行進行的探索最終沒有在全國范圍內鋪開,—方面可能是因為各地實際情況不同,難以找到—個整齊劃—的標準,推廣時機還不成熟;另—方面,傳統選拔制度慣性以及社會偏見在其中也仍有—定的制約作用。但他也表示,這些困難可能是暫時的,隨著工作的推進,選拔的機制會更健全。
另有不少觀察人士擔心這—新探索是否存在機制漏洞,如對身份的模糊以及對“優秀”的判斷標準比較寬泛、籠統,可能會滋生權力尋租。
為此,甘肅省在下發有關通知時,明確要求紀檢監察部門對試點工作進行全程監督。
甘肅省委黨校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李含琳認為,我國還沒有從工人和農民中直接選拔優秀人員充實公務員隊伍的有關法律和規定,個別地方的探索性做法應該鼓勵,建議中央有關部門對此事從國家層面進行調查研究,如果可行,盡量早日推出國家級的法律和政策規定。
“從根本上看,這是國家選才制度在實踐中的自我修復和完善。過程中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最終的結果令人期待。”何文盛說。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