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蘭州日報|添加時間:2010年10月22日
10月20日中午,在榆中縣北山地區的中連川鄉中連川村,忙乎了一上午的村民魏命勝走進潔凈的廚房,盛滿一茶壺水放到電子爐盤上“吧嗒”一聲打著了火燒水做飯,他使用的不是天然氣也不是液化氣,而是潔凈環保的新能源——沼氣。一條沼氣管從潔凈亮堂的廚房里通到宅院的大門外,連接到地平以下的沼氣池內,而沼氣池上面是改造后的豬圈、衛生廁所和羊圈,處處拾掇得整潔衛生。“不光夏天用,冬天也能用哩,省錢省力、環保衛生。”魏命勝欣喜地說出了沼氣的一大堆好處。魏命勝家以及全市許多農村居民生活中發生的這個可喜變化,正是得益于市政府為民興辦實事項目。
中連川村村主任黃志文介紹,全村213戶,已有140戶建設了沼氣池,可以說正常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都建設了戶用沼氣。“省煤省電省勞省事,增產增效增收增肥,是山區鄉村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理想模式。”中連川鄉鄉長陳效堂介紹,在市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關心下,近兩年,地處北山地區的該鄉加快了農村沼氣建設步伐,今年全鄉完成了沼氣建設任務250座,去年完成580座,累計完成了830座,全鄉約1/3的農戶都用上了沼氣。
2007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連續四年將農村沼氣的建設列為為民所辦的實事之一,2010年要求完成新增9000戶戶用沼氣的建設目標任務,其中榆中縣3000戶、皋蘭縣1120戶、永登縣1800戶、紅古區2500戶、七里河區380戶、西固區200戶。據分析,按每口沼氣池年產氣能力為350至400立方米,可為項目農戶提供70%左右的炊事用能,年可替代1噸左右的秸稈薪柴、0.5噸煤炭。每口沼氣池年節約煤、電、化肥等開支折資金約500元左右,同時,結合無公害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產量,縮短牲畜出欄期,年可增收1000元左右,總之每口“一池三改”年可增收節支1500元以上,此外還有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今年市政府確定的‘新建9000戶農村生態家園沼氣池’為民興辦實事覆蓋7個縣區,建設進度達到了預期目標,到年底完成建設任務沒有問題。”市農委農村能源技術推廣中心鄧有泉主任介紹,截至10月8日,全市已完成沼氣建設任務8813戶,完成任務量占計劃任務9000戶的98%,預計12月下旬前將全部完成項目建設任務。目前已有3624戶沼氣池完成了投料啟動并點火使用,占已建成沼氣池的41%。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