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西紅柿產值1.2萬元、一畝黃瓜產值1萬元、一畝茄子產值1萬元……隨著現代設施、栽培技術和產業結構調整在臨洮的不斷推進,一度被視為弱勢產業的農業,居然能有這樣的產出,驚訝之余,一些精明的企業家和農民開始用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腳下的這片土地。
靠“大棚”蓋起了小洋樓
“過去種一年菜,每畝只能收入8000元。現在有了設施農業大棚,冬天也不閑著,一年每個棚的收入少說也有2萬元。我們的好日子都是打這設施大棚里 ‘長’出來的。” 臨洮縣新添鎮梁家灘村的一位村民指著成片的大棚喜滋滋地說。在臨洮,發展設施農業已成為一條長期致富的好路子,而這大棚就成了農民朋友最看好的“搖錢樹”。
據了解,僅大棚反季節蔬菜這一項收入,村民人均就達5700多元,這里的不少家庭都新建了兩層的小洋樓。“現在我們跟城里人一樣,也不做早飯了,在街上下個館子,然后就到大棚里上班去了。”正在棚里干活的一位婦女喜不自禁地道出了滋潤的日子。
為幫農民打開市場,該縣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的市場帶動作用,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開拓銷售渠道,幫助農民及時銷售農產品。因為村里幾乎每天都有新鮮蔬菜上市,菜農朋友天天有菜賣,等于天天領工資。
全程跟蹤技術服務到家
為了切實提高干群思想認識,加快設施農業建設進度,縣上先后組織蔬菜辦、鄉鎮領導、技術人員和發展大戶赴定西、會寧、靖遠等地考察參觀,學習先進地區在大棚建造、栽培管理、新品種、新技術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成功經驗。組織近100名專業技術骨干兼任專職教師分片聯系,通過廣泛宣傳動員、效益算賬對比、能人現身說法等形式,積極引導群眾主動投入建設,使日光溫室建設全面鋪開。
同時,抽調50多名農村 “土專家”、 “田秀才”和經營能人下派到示范小區和建設農戶,協同技術人員蹲點開展幫扶指導,從棚型設計、地塊選擇、方位確定、溫室建造等各個方面給予全程服務,使種植戶真正掌握栽培管理方面的關鍵技術,真正達到技術服務到“家”。
能人帶動建設示范基地
在臨洮,只要提起陳建云,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已完成投資3500萬元建成了150座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主要發展反季節蔬菜,經濟效益相當可觀,每個棚一年收入近4萬元,他個人也就成了臨洮發展設施農業赫赫有名的一面旗幟。
今年以來,該縣按照“重點發展、優先發展、帶動發展”的思路,以發展設施農業為突破口,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提出能人帶動戰略的發展思路,吸納致富能人和縣內外企業家投資建設,引導沒有條件外出務工的農民到園區就近打工或承包經營,并將其培養成農業產業工人。并把新添、八里鋪、洮陽等9個光、熱、水資源條件優越的鄉鎮作為日光溫室建設的重點區域,采取企業建基地、種植大戶建基地和農戶聯合建基地的辦法,統一規劃布局、統一規劃建設50座以上規模化示范園區和示范基地。目前,全縣已新建塑料大棚3500畝,新建洮陽鎮邊家灣、玉井鎮朱家坪、南屏鎮茍家灘等集中連片50畝以上日光溫室示范小區5個、鋼架大棚小區1個。
為了有效解決“瓶頸”,制定了設施農業獎勵扶助辦法,對規模化建設設施農業示范點進行補助和獎勵。重點對新建的日光溫室每座給予5000元-10000元資金補助。截至目前,已發放補貼資金110萬元,全縣以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面積達到了1.95萬畝,其中日光溫室4500畝、塑料大棚15000畝,累計建成溫室大棚4.55萬棟,涌現出了新添、洮陽等設施種植業特色鄉鎮,發展了峽口黨家墩、新添梁家等一批設施農業示范小區。
隨著一片片設施農業示范小區的投產運營,產業鏈條的延伸,廣大農民將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搭上設施農業的快車,一路高歌闊步走上小康大道。
責任編輯:王美榮